十本书我的阅读与教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9-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对于热爱阅读的人来说,虚构介入现实,甚至成为真实,更多以如下方式实现:阅读帮助我们以不一样的角度观察世界,思考生命,从而真实而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现实生活。一位男生在读书笔记中这样写道:读完《爱与黑暗的故事》的那个下午,整个世界看上去都不一样了。

    | 艺术类 | 师生共赴“美的历程”

    说到艺术,首先我得老实承认自己是个外行。但艺术之光如阳光普照大地,惠泽众生。无论是否曾系统地学习艺术,每颗敏感的心都在这阳光的照耀下。与文学相似,“音乐中,最重要的并不在音乐里”(马勒)。这最重要的,应当是共情共鸣。一段旋律,在一位音乐家的心中回旋荡漾,漫溢而出,流淌过漫长的岁月,最后来到我的耳朵所能聆听的这个小小空间,激荡我的情感,激发我的想象,让我沉思、动容,以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是何等的神奇美妙,我总觉得其间有神秘的爱与诗。

    高中阶段的学生,感受力、鉴赏力、思考力都相对成熟,可以有更高的要求。台湾作家杨照是一位古典音乐迷,他有一本乐评集《想乐》,有一段时间,我按目录听他推荐的作品,接触到世界名曲之外的一些相对冷僻的曲子。可以带学生听部分选段,要求其将音乐转换成文字,可以评论旋律、节奏,关注音乐本身;也可以关注自己的主观感受,描述情绪、情感;还可以想象故事、画面,将听觉转为视觉形象或具体情节。

    我还曾带文学社的学生一起品读诗人杜涯的《琴歌》,分两次活动进行,中间间隔一周。第一次请他们反复默念,或反复出声诵读。形成一种情绪,一种氛围,一种节奏,一段旋律。用两次活动间的时间,为杜涯的这首诗谱曲。第二次活动时,可清唱诗歌,或以合适的乐器演奏,或两者结合。可现场表演,也可事先录制音频或视频,现场播放。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这次活动,交出了质量很高的作品,我和学生一起欣赏,还请他们互相点评,注意与原诗的匹配度。有的学生有很高的音乐修养,能从很专业的角度点评,比如主题与变奏,所选乐器的音色,弹奏的节奏与力度等;也有的并不熟悉专业知识,但会很真诚地说说自己的主观感觉。曲子有原创,也有改编;表演有弹奏,也有清唱。这些因音乐和诗歌而起的美丽涟漪,应当会成为学生青春年华中的美好记忆。

    美术方面,我推荐一本入门读物《温迪嬷嬷讲述1000幅世界名画》。这1000幅画按画家姓氏的英文字母排序,没有按时间或流派呈现历史的脉络,我这样的外行正好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随意翻开一页,细品一两幅,再参考一下温迪嬷嬷的解读,或赞同,或保留自己的意见,完成一次短暂的“美的历程”。

    | 跨界类 | 批判性思维与跨界学习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一书,据说在美国已有超过250万使用者,堪称一部经典的心理学入门教材,很适合我这样的初学者。

    跨界学习,往往能突破原有的知识结构、思维定式,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议论文写作常谈“批判性思维”,强调议论要理性、全面、客观,有理有据,逻辑严密,层层推进。但如何从理论落到具体问题的分析,进而转化为严谨准确的文字?此书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书中还以批判性思维批驳了许多被视为常识的论断,如“距离产生美感”与“离久情疏”,“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与“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兵贵神速”与“欲速则不达”,“物以类聚”与“异类相吸”等。著者认为此类陈述模糊且不一致,也不能帮助我们分析现状,预测未来,往往只是“事后诸葛亮”。有意思的是,作文命题时,语文教师往往偏好这些看似矛盾的论述,希望借此引发思考和讨论。如以《韩非子》中智子疑邻的故事引出“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再如“有人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有人说,寻常巷陌亦风景。发现风景,欣赏风景,关乎阅历,关乎眼界,关乎胸襟”。面对这类话题,两端取其一,或简单地一分为二,中庸辩证,都容易含混不清、笼统空泛。我们可以借鉴批判性思维的一般步骤:清晰地表述论断,说明含义,收集证据,评价证据,得出结论。表面上看,这与我们平时强调的议论文三要素相似:提出论点,借助论据展开论证,最后作出结论。但批判性思维强调了广泛收集各类论据,强调实验和数据的支撑,而非选择性地收集论据和片面论证,更非只凭主观想象与推测得出结论。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最后的结论可能支撑最初的观点,也可能与之相反。还需要发表研究结果,以接受检验和质疑,且愿意据此作出修正,甚至推倒重来。同时还需要意识到论证过程可能的局限性,对别的理论体系持开放的态度。

    批判性思维可与写作教学结合。如请学生从金钱与幸福、学历与能力、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等关系中任选一个,做调查研究与辨析。如思考我们熟悉的谚语中,有没有“事后诸葛亮”式的含混论断,用批判性思维辨析之,还可用此书进行读写结合的语文活动。

    平时的语文教学多强调“美”与“善”,偏于文艺与感性。而上述阅读与写作,有助于以“真”建构学科和思维的平衡,实现学科融合,跨界思考,对学生更具吸引力,也有助于其创造力的生发和更全面的成长。

    (注:文中提及书目较多,未再单独列书单)

    (周春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著有《把自己和书关起来》《一间辽阔的教室》,作品入选《中国教育报》2016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获2018年“全人教育奖”提名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