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精神种在心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北京高校普遍开展了一系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催生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本报记者 施剑松

    一张简朴的书桌,两扇临街的窗户。1919年在北大红楼东南一角的这间办公室里,李大钊先生看到的是什么?苦苦思索的是什么?奋力追寻的又是什么?今年初冬,一批北大学子重回位于北京东城区五四大街上的北大红楼旧址,思绪仿佛回到了95年前。

    作为北京市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部署,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制定并颁布了《北京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在京高校普遍开展了一系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将核心价值观刻在师生心里?这些关乎高校固本铸魂的实际问题没有难倒充满创造力的大学师生,反而催生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理论先导制度保障

    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来自首都10所高校的30名师生代表共同见证了理论著作《中国精神教育读本》的首发式。发布会上,头发花白的读本第一作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潜涛说:“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协调首都6所高校8名教授,经过一年多的理论攻关,结合中国实际对中国精神的概念作了科学界定,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精神的内涵进行系统、深入的阐述,我认为体现了北京高校理论界的水平。”

    “五四精神”、“长征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系统梳理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精神,本身是一项繁重的理论工作。同时,弘扬中国精神将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着力点,《读本》就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载体之一。如何保证《读本》经得起学术和实践的双重考验?

    “理论阐述一定要采用中央文件的权威表述。为了一个理论的精确表述,课题组成员常常讨论到深夜。”课题组成员、清华大学教授张瑜说,“书中所有事实论述一定尽可能采用第一手资料,为此课题组在图书馆、资料馆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唐立军说:“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工作方向的重大问题。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理论先导。”

    为帮助高校师生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各高校紧紧围绕学校育人目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北京大学召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立德树人”为主题的全国性大型学术理论研讨会,党委书记朱善璐给全校学生党支部书记上党课。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开展党支部理论学习活动,通过读书会、报告会、宣讲会等多种形式,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讨论。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印发的《北京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实施意见》指导下,一批与核心价值观工作相关的制度在北京高校陆续推出。中国人民大学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修订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注重发挥领导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先锋作用。北京工业大学修订并颁布了《北京工业大学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在项目申报、职称评聘、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等工作中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全员育人全程融入

    10年前,清华大学博士生王翔以优异成绩从国外完成博士后研究重回母校,向自己的老师庄茁提出回校任教的请求。然而,主攻工程力学的王翔正是国家航天计划急需的人才,庄茁婉拒了他的请求,“你应该选择更需要你的岗位”。

    转眼10年,从国家空间技术研究院基层工程师干起的王翔,已经成为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天宫”系统的总指挥。这个时候他再次回到母校,向老师提出,希望返校任教。

    “清华培养一个教师不难,培养一个‘天宫’总指挥不容易。”仔细考虑后,庄茁对王翔说,“国家更需要你担任‘天宫’总指挥,如果你愿意当老师,学校可以双聘,你可以调配工作时间,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行!”王翔欣然接受了老师的意见。

    近年来,清华航空航天学院每年的毕业生,90%以上去往国家重点行业的重点岗位,出国留学的人数只剩个位数。然而,十几年前,该学院30%以上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国家重点岗位在学院曾面临无人可招的窘境。庄茁说:“关键在于教育者的引导。”

    庄茁说:“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实现个人的价值,清华的风气就是将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把人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清华大学规定,每个教师是学生就业指导的第一责任人,每个在校学生随时可以通过校园网约谈任课教师。清华大学有个数十年不变的传统,就是教师要把毕业生亲手送到工作岗位上去。今年,庄茁把一名学生亲手送到了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上。

    北京市委教工委印发的《实施意见》特别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全员育人、全程融入。像清华大学这样的育人方式,在北京高校中还有很多。

    北师大邀请顾明远等学术大师加入青年教师的“学而书院”,定期与青年教师交流;北京交通大学组织支教学生、大学生村官、征兵入伍学生、献身祖国西部建设的校友为毕业生开讲座,鼓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首师大通过“诚信驿站”、“免监考考场”、“诚信人生大讲堂”等一系列教育实践,弘扬诚信、友善等中国传统美德;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校整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医学伦理学、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医药文化价值的阐述之中。

    实践育人创新驱动

    这个夏天,北京农学院研二学生武芯蕊是在北京密云县太师屯镇的太师屯村度过的。她在寻找一个配方,如果获得成功,北京郊区蘑菇种植的成本将会下降60%。

    从学期末到假期结束,武芯蕊一共在蘑菇房里待了87天,每天的工作就是密切关注不同配方和不同环境对蘑菇生长的影响。她积累的数千个科研数据,将为学校科研团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虽然实验依然处于屡败屡战的艰苦阶段,但武芯蕊说:“每天的工作都很具体,我觉得在具体的工作里,一个人的理想也会一天天变得具体起来。” 

    作为蘑菇种植的专家,武芯蕊的导师陈青君几乎每个周末都泡在京郊农企的蘑菇房里。只要可能,她每次下乡都要带上学生一起去,在实际工作中教会学生一些在课堂无法学到的东西:怎么在村里的艰苦环境下待下来;怎么把实验室里学到的东西运用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如何与村民建立互信,争取村民对工作的支持等。

    坚持实践育人是北京高校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郑萼说,北京实践资源丰富,近年来教工委统筹采取建立实践基地、开展挂职锻炼、搭建实践平台等形式,深化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在北京工业大学,学校选拔青年教师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班”,必修课之一是组织教师赴井冈山、兰考等实践教育基地学习;在首都经贸大学,国情考察被纳入学校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该校定期组织中青年教师前往国内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考察,鼓励中青年教师研究中国实际问题。为了进一步增强工作实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在《实施意见》中,鼓励高校坚持创新驱动。

    在智力密集的北京高校,创新精神一旦与核心价值观工作相结合,立刻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众多高校通过张贴宣传画、制作主题展板、悬挂灯旗条幅等形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在校园中到处可见,人人知晓。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说:“历史已经证明,一旦先进的价值观在大学师生的心中扎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就将被深刻改变,只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在每一个高校师生的心中,一定能凝聚成无坚不摧的中国力量,实现我们每个人的中国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图片新闻     下一篇:我的平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