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学校事件媒体当斟酌
媒体应该正视学校工作的特殊性,更多地关爱和呵护学校、教师的尊严,因为学校和教师有了尊严,才能培育出有尊严的孩子。
■陈松信
近年来,各类“学校门”事件常常见诸报端。学校存在严重的师德师风问题,理应遭到“棒杀”,务必喝令制止,给人们以警示,但一些媒体对学校和学生家长总是持“双重标准”。比如,只要教师“处罚”学生了,不论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不分清楚究竟是“惩罚”还是“体罚”,个别媒体记者往往喜欢凑热闹,无视报道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其实,学校和家庭同样肩负着教育孩子的重任,但学校和教师常常遭遇道德“绑架”,遇到有关学校与学生家长的事件时,媒体往往“剑指”学校,给学校带来不小的压力。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媒体也成为一些学生家长要挟学校的筹码。一旦出现有关学生家长与学校的纠纷,哪怕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情,个别不讲理的学生家长总是习惯性地将事情的全部责任推给学校,对学校提出各种过分要求,并扬言若学校没有给一个满意的答复就要去找媒体记者。而媒体记者若被学生家长请来“撑腰”,一些报道常常止于事件的表面现象,不对事件本身以及家校双方孰是孰非进行深度分析和解读。所以,碰到此类事件,即使学生家长提出的要求有悖常理,但一些学校为了避免被“小题大做”,不想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以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往往选择委曲求全、息事宁人。
媒体介入学校事件的“杀伤力”是显而易见的:媒体记者一旦“驾临”,学生家长俨然是搬来了救兵,原本不讲理的学生家长对学校更是有恃无恐,说起话来咄咄逼人,将原本简单明了的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媒体的报道,往往为了博取读者眼球,会冠上抢眼的标题,有意无意间放大事实,容易影响读者对事件本身的判断。此外,从大众心理来说,媒体介入学校事件,民众普遍会认为是学校因管理不严“摊上事儿”了,从而对学校正常办学行为产生质疑。
还需指出的是,一涉及教育问题,很多人都仿佛变成了专家,都可以指指点点。殊不知,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很多专业层面的知识,有着内在的规律。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经常对教育高谈阔论的往往没有看到教育问题的根本所在,其不当的评价也许看上去非常精彩,但经不起推敲,往往会使更多的人对教育、对学校产生误解。
学校不是一座孤岛,每天都在和学生家长打交道。因此,希望媒体能够正视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面对学校事件时应且行且斟酌:倘若学校发生重大安全事件,或者是学校和教师有严重违反师德的行为,媒体自然不能视若无睹,学校应欢迎和配合媒体正常的监督和报道;若学校与家长发生纠纷,在学校应当负起相应责任,但却百般推脱、置身事外、没有作为的情况下,媒体也应当为家长奔走相告、伸张正义;但若是一般性的学生在校磕磕碰碰等小事,或者是学生之间的小纠纷,笔者认为媒体不宜卷入其中,将原本简单明了的事情复杂化,甚至小题大做,让学校和教师“腹背受敌”甚至于尊严扫地。相反,碰到这种情况,媒体还应秉持公平公义,让学生家长明辨是非,帮助化解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矛盾纠纷,让学校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笔者认为,学校需要正能量,媒体应积极挖掘和宣传学校办学成果以及教师的工作业绩,应多为学校传递正能量,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鼓与呼。因为这不仅能够鞭策和鼓励学校继续完成好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也是对学校办学行为的一种警示和预防。媒体应该正视学校工作的特殊性,更多地关爱和呵护学校、教师的尊严,因为学校和教师有了尊严,才能培育出有尊严的学生。在面对学校事件时,媒体只有且行且斟酌,才能使得媒体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助力器,也才会使得学校和教师真正从内心里尊重媒体,而不会对媒体敬而远之。
(作者系福建省泉州市南少林国际学校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