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成长教育体系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三院”活动

教师师徒结对子活动

家长课堂

    重庆市涪陵第十四中学校,于1999年8月由海陵厂子弟校、海陵技校合并转制成立。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初级中学,以不断探索新的发展点来推动自身前进的步伐,经历了“起步”、“追赶”、“跨越”、“领先”的办学历程。

    从2004年至今,教育教学质量年年位居涪陵区榜首,荣获了“国家级别绿色学校”、“重庆市百佳文明单位”、“重庆市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信息技术示范学校”、“重庆市家庭教育示范学校”、“建国60周年重庆市功勋学校”、“重庆教育增量贡献学校”等殊荣。

    这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是什么使她实现了一次次完美转身?

    凝练学生生命成长文化 使学校回归教育本质

    15年来,涪陵十四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着对学生、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和对教育、对国家、对历史的担当精神,自下而上、集才凝智,撷取师生共同愿景,谋求学校内涵发展。站在哲学的层面,分析当今教育发展形势,反思“学校是什么”、“学校做什么”、“学校怎么做”等问题,从生命的发生发展现象中提炼出“成长”这一关键词,构建了以“生命成长”为主体的学校文化体系。

    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涪陵十四中率先解决学校“是什么”、“做什么”的问题:

    ——根据学生成长就是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学校教育既是学生当前生活的过程又是学生未来生活的奠基,涪陵十四中以“培育有民族灵魂有未来眼光的现代人”为育人目标。

    ——依据初中生正好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段,身体的急剧发展与心理的不够成熟所形成的一对矛盾,涪陵十四中以担当“学生从少年到青年初期的生命成长”为使命。

    ——按照当今世界科学、人文、个性已逐步成为人的基本素养,科学求真、人文求善、个性求美已初步形成了一种普世价值,涪陵十四中将“崇尚科学、弘扬人文、发展个性、创造卓越”作为办学核心价值观。

    接着,涪陵十四中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

    涪陵十四中以人的生命成长为纲,构建了完整的成长教育系统,涵盖三个层面、四套体系。

    三个层面:一是“德礼与顺势”层面,即学生的健全人格发展和教师的适应社会需要;二是“情意与明道”层面,即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与价值观和教师的育人态度与育人效果;三是“知行与优术”层面,即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行为规范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艺术。

    四套体系:一是学生人格成长课程体系,包含“道德成长”、“智慧成长”、“体能成长”、“心理成长”、“特长成长”五个方面的课程;二是教师专业成长课程体系,以“说”、“写”、“带”促进专家型教师成长,以“跟”、“评”、“思”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三是家长成长课程体系,从“道(观念)、术(策略)、器(操作)”三个层面构建课程,促进家长自我成长;四是大学生实践成长课程体系,通过解构集中实习、“导师制”等方式,缩短大学生入职成长周期。

    一系列文化腌、润、浸、染了学校全体师生和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实现了教师教学生活、学生学习方式、家长教育方法的真正变革。

    完善学生成长体系  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基

    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成长的核心是人格成长,涪陵十四中通过道德成长、智慧成长、体能成长、心理成长和特长成长五维度,生成人格成长体系,按照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教育价值定位,建构了学生成长课程体系。

    ——在道德成长课程方面,根据七年级学生面对新环境、新课程、新目标会产生新希望和新担忧,涪陵十四中利用校本教材《养成教育》和《中学生文明礼仪读本》,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习惯、文明礼仪等养成教育,规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针对八年级孩子进入青春期,学校专门利用校本教材《自主教育》,通过“我的班级我做主”、“我的生活我做主”、“我的学习我做主”等五个维度进行自主教育,实现自主管理。根据九年级是义务教育末端的特点,学校编写了《人生教育》校本教材,引导孩子初步规划人生,进一步认识“我是谁、在哪里、要去哪”。每学期初集中利用1周时间进行校本教材教学,德育校本课程实现了高年级比低年级表现好的目标。

    在涪陵十四中,德育被赋予特殊的内涵。开学典礼、散学典礼、毕业典礼、“步入青春门”的入团典礼等是学校坚持多年的德育形式。与此同时,学校不断创新德育形式,开发了德育活动精品课程、德育劳动实践课程,每周一、三、五全天按年级班次实施,走出教室参与实践。家长委员会、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制订实施方案,分保洁组、巡导组、义厨组、校长助理组、评价组等,生生参与,人人总结,有效提升了学生整体素养。

    ——在涪陵十四中,智慧成长课程是支撑学生快乐成长的另一项不得不说的创新。涪陵十四中把学生兴趣的培养,好奇心的呵护,作为智慧成长的起点,把核心知识、核心思想、核心方法作为智慧成长的基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智慧成长的重点,把享受智力生活的快乐作为智慧成长的境界,建构了智慧成长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整合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主题,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问题,进行及时评价,形成了“先学后导,合作创新”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531成长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深度调整教与学的关系。

    学生按照“自习、自疑、自探、自测、自结”五个环节进行课堂自主学习,强调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性,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的训练,既追求教师高效而艺术的“导”,又落实学生实在而实效的“学”。课堂特色鲜明,一是真生成,课堂“自疑”环节是学生针对文本自主质疑、自主探疑、合作释疑的时间,让教学真正达到“教学生最需要的东西”;二是真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凸显了学生自主的特点,并且每个环节都有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组内交流、班级交流、展示探究等环节,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目标和动力;三是真小结,每学时教师必须落实学生自我小结这个环节,要求学生从“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角度作学习小结,及时盘点收获,建构知识和能力体系,不让当堂学习的内容碎片化。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为了实现学生体能成长,学校在深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体育和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实施了“营养、睡眠、卫生、锻炼”四位一体的强体工程,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自2004年以来,学校加强了营养餐的研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结构,确保师生吃得健康。每年一度的学生生理指标检测显示,涪陵十四中学生的体能体质各项指标逐年提升。

    ——除了注重学生的体能成长,学生的心理成长和特长培养是涪陵十四中学生成长体系的重要支点。结合学生实际,学校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成立学生心理辅导咨询室,帮助学生排除在学习、生活或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和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校研发了德育活动精品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团队合作的魅力与成功的喜悦,同时经过活动中设置的障碍、困难,学生接受到挫折教育,意志品质得到磨砺,心智得到锻炼成长。

    此外,学校每学年还邀请知名人士开展大型的励志演讲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举行系列讲座。充分利用家校共育的效能,每学年组织春游、秋游、游学等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放飞心情,陶冶情操,阳光成长。

    涪陵十四中高度重视学生特长成长。学校开设艺体、科技等类近80门校本课程,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审美情趣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尽可能地体验生命的深度和理想的高度,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和生命的乐趣。校本课程中特别设置了“巴文化”、“榨菜文化”、“点易文化”、“白鹤梁文化”等地方课程,成立了“阳光俱乐部”,下设足球、篮球、羽毛球等活动课程;学校还开展了摄影、动漫制作、礼仪培训、植物标本采集等各类兴趣小组。依托青少年科学院、文学院、艺术院,按照“一生一特长一爱好”的目标,让学生选修项目。

    几年来,该校先后有200余名学生获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100余名学生的科技作品获得了市区奖励,先后有杨欢、张越晨等6名同学获得科技创新区长奖,有两位老师分别获得科技创新区长培育奖。

    铺设教师成长立交桥  缩短教师成长周期

    涪陵十四中以教育科研为支撑,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激发教师学习自觉性为切入点,完善教师成长校本课程体系。围绕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和师德教育内容,按照问题导向、任务驱动、项目推进、紧贴课堂的实施策略,培养教师教学预设、生成、反思三大能力。通过搭建骨干教师“讲学、写作、带徒”,青年教师“磨课、反思、跟进”活动平台,建设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