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典型与主题式教研的有效融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20-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为了精准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吉林省教育学院基于树立典型的引领作用,注重学科教学新秀、教学精英的挖掘,以主题式教研为切入点,推动了基层教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主题式教研是以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关键问题为目标展开的教研活动,主要以某个阶段教师比较关注、教学实践中相对集中的问题为这一阶段的研究专题,开展群体合作的教学研究活动。以树立教学典型为契机展开主题式教研,既是教学风格多样化的一种总结和提炼,又是提升和促进教学改革的新尝试。

    在“做”中树立典型

    多样风格的发挥。首先,根据主题式教研模式的要求,教研机构为不同学校的相同学科布置相同的阶段性主题,让相同学科的教师以同样的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其次,教研员以省级网络教研平台为载体,及时了解一线学校活动实施动态,掌握一线教研信息,有目的进校听课评课。如果没有机会亲临现场听课,便获取教学展示结果的汇报材料,以便对教学活动做留存备份。这样,既可以达到广泛了解一线教师教学情况的目的,还可以避免因没有足够深入基层而漏掉典型教师的现象发生。再次,要求有条件的学校把本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做成视频上传到省级网络教研平台,或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等发给省级教研部门的相关学科负责人,以便留存一线学校教学活动的原始材料。

    教学亮点的捕捉。教研员通过听课、收集教学视频材料等手段,可以及时掌握一线教学活动的进展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汇总、遴选,发现和捕捉有代表性的、有个性特点的、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案例,从中提炼出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典型。

    教学典型的形成。教学典型不一定集中在某一位教师身上,可以是众多有特色教学能手的集合,即选取特色教师的优秀成果形成一个新型的教学典型,再挑选一位个性较强的教师进行优势重组,把多位优秀教师的教学长处集中在一位教师身上体现出来,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

    主题式教研的几种类型

    前瞻型教研主题。前瞻型教研主题是根据在课堂教学或课题研究中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预先设计。这种教研活动以集体研讨促进教师思想交流、理念互动、观点碰撞,以课堂教学的实践验证教研效果,以课后反思改进教学不足,以撰写论文提升教研的层次与价值,并与相关课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促成科研成果的形成。

    生成型教研主题。生成型教研主题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具体问题入手,在教师集体研讨的过程中引发新的问题而形成的教研主题。在教学实践中生成的问题是最直接、最现实的,就这些问题展开的生成性教研活动更能激发教师主动研究的积极性,是教师施展才华的理想空间。

    “一课两上制”的实施。“一课两上制”是指同一课题在相互之间不进行沟通的情况下,由新教师和老教师分别授课,各自拿出最称心的教学设计进行展示。这样做,新教师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老教师能看到新教师的弱点,及时给予斧正。同时,在新老教师的教学展示中也能及时暴露出各自与教育发展形势的差距,从而促使新教师及时补充能量,老教师加紧充电。

    创新主题式教研模式

    加强跨际互动。及时摆脱只吸入不吐出的听课习惯,倡导跨际互动、团结合作的研究氛围。以往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前来听课的教师通常将听课放到首位,而把交流研讨视为可有可无的环节。教师只看到具体教学手段,以便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当中,而往往忽略了授课教师设计意图和采用相应教学手段的缘由。以至于参加了教学交流活动,却只学到了教学方式的皮毛,没有考虑到这种教学手段是否适合自己,眉毛胡子一把抓,机械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使自己的教学不伦不类。因此,要不断提高同行之间深层次沟通的思想认识。

    促进专业素质提升。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关键在自己。一是多观摩多听课,看同行是怎样做的,向同行学习是取之不尽的资源;二是多实践多磨炼,不要怕失败,日积月累将会得到更大的收获和提高;三是多读书多研讨,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方式方法提升。参加各种教研培训活动,不断揣摩教学方式和手段。不但要在本学科内相互学习,而且还要有跨学科交叉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素质,提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系吉林省教育学院教研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