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活则满盘皆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3、企业资源不断地注入到学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双师”成为课堂的主角,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些都——

    改变了学校的教学生态

    “内外兼修”的体制机制创新,过程虽然艰辛,成效却是喜人。校企合作为学院带来了充足的企业资源,源源不断地注入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全院现在光是企业捐赠和准捐赠的设备,总值就超过1.6亿元,而且都是跟企业同步的最新设备。”每每说到企业对学院的支持,张旭翔书记都会不无自豪地举出这个例子。的确,职业教育本来在实训设备上的要求就高,学院从事的信息行业,技术更新又快,很多设备都价格不菲,仅靠自身的力量,根本没办法保证设备能跟上岗位的要求。现在有了企业的投入,这方面的压力一扫而光。当然,学院更看重的是企业资源对于专业内涵上的促进,专业定位更准确、课程内容更实用、教学资源更先进、实训岗位更充足,专业的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也自然水涨船高。值得一提的是校企人力资源协同,对教学团队的提升。一方面是企业派出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是企业帮学院培训教师,让教师变成货真价实的“双师”。教学团队的变化,带来的是课堂和教学的改变,工程案例、实践经验成为课堂上最吸引学生的内容,工作思维、职业态度也在讲课和实训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像大家说的那样,“企业人与学校人的融合,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与‘学’的对接”。

    学院的办学质量,最后要由“顾客”说了算。2014年,超过95.2%的新生报到率,展现的是社会和家长的认可;超过98%的就业率和连续第六次拿到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体现的是企业的选择;而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捧回了3个一等奖的奖杯,则呈现的是学生的水平。正是有了企业的源头活水,这一切才能水到渠成!

    临近骨干院校建设的尾声,南信人想得更多的倒是“后示范”时代的发展,对此,张书记是这样评说的:“骨干院校建设让我们用三年的思考和探索,寻找到了学院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它的完成不是终点,而是我们追求更高品质职业教育的起点。‘十三五’期间,我们会把三年来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继续发扬下去,辐射全院,做精做细,打造出更有含金量的办学品牌。”(徐胤莉)

    ■教师故事

    不一样的团队

    小有名气的“王工”

    一份长长的清单,涉及19个国家,地跨亚非拉三大洲,共计28个项目,这是王书旺老师参加过的涉外工程的记录。王老师是该院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任教师,但他并不总是待在教室里,一年总有那么几个月,他不是在亚非拉,就是在飞往亚非拉的路上。这几个月里,他的身份是“江苏宏图高科通信设备分公司”的“王工”,经常被这家专做“电网智能化”的企业点名,去处理系统故障方面的疑难杂症。“在这行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小有名气的“王工”刚开始可没这么牛。

    2012年学院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和宏图高科、东大智能、泰之联、紫金融畅等业内典型企业共同组建了物联网工程技术服务中心,校企双方分别派出自己的骨干人员,组成混编团队,一起做工程项目,也一起进行专业教学。王老师在团队里主要对接宏图高科。因为缺乏一线项目经验,公司最初分配给他的活儿是利用高校教师的英语特长,参与涉外招投标和商务谈判。“3个来月,物联网系统集成算是都搞通了。毕竟我是学技术的,单纯的文案处理和商务谈判不解渴啊!”王老师回忆道。熟悉了设备以后,公司就调整了他的岗位,转向系统集成设计、设备安装调试和运维人员培训。

    “我参加的第一个项目在国内,是四川二滩水电站的设备装调工程。当时宏图集成的系统里,有部分设备是从美国采购的,所以我既要做国产设备和整体系统的安装调试,还要做美国生产商派来的培训师的翻译。那时我就发现,物联网这个行业其实是相当国际化的。”此后王老师的国际技术支援之路一发不可收拾。

    王老师的教学任务很重,宏图感觉一个王老师不够用了,又主动向学校提出,多要几个老师跟他们公司对接。不仅是宏图,泰之联,紫金融畅等物联网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的合作公司,也因为技术服务工作的需要,“圈占”了徐结海、马晓阳等物联网专业的老师。中心的新成员——南京东大智能化系统有限公司,更是在了解到老师们的工程实践经历后,一上来就直接商谈缅甸和安哥拉等跨国项目。目前物联网专业大多数的老师都像王老师一样,常年深入参与企业的项目工程。

    有了丰富的工程经验,老师们对于物联网专业的发展,心里有了底。“以前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说到行业的发展趋势、岗位的技术要求,只能听业内专家说,我们没有亲身体验,也没办法发表意见,而现在,我们自己也能算小半个专家了。”王老师说。不仅是专业建设方向更明确,课堂教学也发生着变化。

    “刘老师”的顾虑

    东大智能的刘哲涵工程师接到公司通知,知道自己被派入混编团队中,要以“刘老师”的身份重返课堂,一学期承担60学时的专业课教学,他的心里直打鼓。平时工程项目这么忙,能有精力来完成教学任务吗?他把自己的顾虑跟公司领导反映了,领导的答复是:公司已经和学校签订了协议,以后专业教学也是你本职工作的一部分,工作量的问题,公司会来协调……总而言之,安心地去做“刘老师”吧。

    作为管理者,东大智能的领导心里自有一本账,虽然编入团队的工程师会因为承担教学,分散部分精力,但是公司获得的利益更大:第一,团队会派出一批专业老师来参与公司的项目,他们的人力成本大多由学校承担,公司只要正常支付出差补贴就行,这个账怎么算都是划算的;第二,公司负责了物联网工程技术中心“智能家居实景体验馆”的建设。这是坐落在校园内的一栋漂亮的木质别墅,里面集成了市面上大部分的智能家居设备,系统设计方案代表了行业的先进水平,用手机就能完成全部设备的远程控制。体验馆由学院投资,既用于物联网专业的教学,也对社会开放,这无疑就是公司的一个大,而且以后洽谈项目时,让客户现场体验一下,成功率会大大提升;此外,中心里还有业内多家不同方向的企业,利用这个平台,公司可以寻找到更多的合作机会。

    其实他不知道,学校也觉得很划算:大批专任教师能在真实项目里摸爬滚打,老师得到了真锻炼,比花多少培训费都有效;企业的工程师走上课堂,让学生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岗位,教学也变得更有效;而且企业的技术、设备、案例、岗位等资源,都会被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专业建设的资源,教学与工作的对接将不再成为难题。

    现在的刘工,走上讲台和走进施工现场一样信心满满,成为了学生非常欢迎的“小刘老师”,而因为经过了教学工作的锻炼,他又承担起了公司的客户培训任务,算是一项意外的收获。

    “小胖”同学变瘦了

    有王老师们和刘工们组成的混编师资团队,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们,专业学习注定不会寂寞。

    为了适应行业的国际化趋势,在团队的建议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专业英语的分量;团队老师们参与实施的项目,成为工程技术中心案例资源库里的典型案例,应用在“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网络系统集成”、“AutoCAD实训”等课程教学里……

    就连课程考核,都发生了变化。比如“物联网工程技术实训”课,实施的是宏图高科的工程项目组考核制度,老师分派工作内容,学生自由组合,自选组长,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自选任务。如果老师发现一个项目组的工作出了问题,会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开始追责。这门课的课程成绩评定中,学生互评分的比重非常高。也有学生提出,同学之间评分是否能保持客观?如果不是技术因素,而是人际关系的因素影响评分,公平性怎么保证?老师们很清楚学生的担心,但他们坚持这种考核方式:“想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引导——技术好固然重要,没有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术再好也完不成工作。所以技术好合作不好,一样让你挂科。”

    如果跟着混编团队的老师做过项目,感触就更深了。绰号“小胖”的11242P班贾清尧同学就深有体会。2014年贾清尧跟着老师参加了贵州电网通信系统项目,在深山的施工现场,他遇到了从没想到过的困难:没有学校实训教学场所触手可及的电源,工具不全,连个工作台都没有,就算只是个简单的焊接也变得困难起来。加上旁边还有一大群工程师评头论足、催工催活,压力一大,本来熟练的操作也磕磕绊绊。”这个项目做下来,压力又大,伙食又差,我都成‘小瘦’了,但是收获却是沉甸甸的。”贾清尧笑着说。

    有了项目经验,瘦下来的“小胖”被老师倚重,学习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了。“智能家居实景体验馆”的建设,他从招投标就开始参与,现场协助施工方工程师做技术活儿,还兼着代表学校做工程施工监督、初步验收的工作。

    物联网工程技术服务中心混编师资团队经过3年的建设,已经走过了磨合期,校企合力之下,正在结出累累硕果:没有涉外工程经验的企业慕名而来,直接开出“总工”的价码儿邀请专任教师去坐镇现场;大二学生组装出的两台通信电源和两台直流屏,已经在委内瑞拉新中心电厂通信系统项目中成功安装;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三年指定他们承办,参赛物联网专业的学生每次都拿首名……“其实混编什么的,都是概念,大家摸索出这个路子,走着走着,发现效果好,这就是真的好!”这是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带头人于宝明老师对混编师资团队的评价,“所以会继续走下去!”他确定地说。(张文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