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转变育人方式的契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3-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前几日,一位高中地理教师跟我说,想做一个疫情防控背景下作业设计、作业批改有效性的课题。我告诉他,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我们的线上教学还是像日常课堂教学那样,教师的兴奋点都放在制作PPT、讲课、点名、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上,学生的兴奋点都放在打卡、做笔记、上传作业、订正上,那么,这种简单地从线下照搬到线上的教学方式非但谈不上教学方式的转型,还会把教师和学生甚至学生家长折腾得晕头转向。

    线上教学要坚持五育并举、回归生活

    前不久,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向全社会发出了“阅读、思考、合作、转型——普通高中线上教学十条建议”。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结合当前抗疫形势,促进高中育人方式转变。我们认为,线上教学既是特殊时期积极应对之举,也是实现普通高中育人和教学方式转型的重要契机。普通高中要结合线上教学的实践,坚持五育并举,鼓励学生主动阅读、主动观察、主动思考,特别要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当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态势,关注全国上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初步成果,学习广大医务人员和抗疫志愿者们英勇无畏的先进事迹,认真思考新时代每个人与社会、环境、政府乃至世界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学科教学活动组织中,教师要逐渐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通过全面阅读、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等方式掌握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之中。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我向那位地理教师建议,可以鼓励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视角去关注疫情及其发展。比如,可以关注国内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地图、不同地区应急响应与疫情发展的关联、区域位置与疫情发展、社区防控与个人防控、气候变化与疫情发展,等等。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或撰写疫情地理日志,或画出疫情发展地图及影响疫情发展因素的思维导图,或撰写用地理视角分析疫情的小论文,等等。这样不但不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避免带来脑力、视力、体力疲劳的“屏幕综合症”,更能激发学生主动观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样的做法,不正是我们所期盼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型吗?

    怎样让教学活动最优化

    在当前疫情背景下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由于教、学双方的直接交流受时空、网络以及人数(往往一位授课教师要同时面对数十名学生)等因素制约,教师普遍感到线上教学备课累(日常备课以外的网络系统准备)、上课累(与学生的对话交流)、管理累(学生的听课率、听课质量)、作业批改累(线上操作的困难),学生也存在视觉疲劳、精力容易分散、交流困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等等。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以前在指导高中化学竞赛的教学中实践过的“小组研学”模式。当时由于涉及学生不多,学生自学和研究能力比较强,这种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等学科教学系统诸要素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新旧知识的同化,在头脑中建构起新的网络结构时,教学活动才是最优化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新的认知结构(内化了的知识结构)既不同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也不等同于教师“授予”的原型,即教师的知识结构,而是经过学生思维重新建构的认知框架。显然,这是学生学习中最为理想的状态。相比之下,通过教师的强制输入(无论学生已经具备或者不具备相应的认知结构)实现学生头脑中知识框架的建立,或者学生将教师对概念的阐释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但未能进行有效的重组和同化,都不可能达到那样好的效果。

    “小组研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凸显学生主体,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作为基本出发点,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大胆地实践。在“小组研学”模式的讨论中,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就学科学习中的某一个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提出疑问。而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意见的发表,都需要学生利用已有的学科知识和能力基础,对自己的想法、观点进行合理的分析、综合,最终,通过紧张有序的“小组研学”,帮助学生在讨论研究中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和规律,更加主动、高效地投入新的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改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实践“小组研学+线上指导”的新模式

    鉴于当下各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过程中因为主客观条件差异造成的各种困难,我认为,可以尝试“小组研学+线上指导”的新模式。

    这种模式操作要点如下:

    调整课表。基于线上学习的特点,学习课表应以方便学生组合、讨论为前提,原则上每半天安排两个课时研学时间为宜。随着研学活动的推进,也可以考虑安排一定的晚上时间开展研学。

    合理分组。学校或学科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性向、学业基础、思维水平、组织能力,按5至6人组成一个研学小组。这个小组既可以按行政班固定,也可以按学科灵活编排。每组设1人为组长。

    提供资源。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在课前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要求和导学材料,如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PPT、阅读材料或导学案,以及检测和评价学生研学成效的课后配套作业,等等。

    线上指导。在学生完成一个单元内容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在征集各研学小组本单元学习中较为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安排对全班学生的集体辅导,并鼓励学生线上再次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调整完善。教师可加入各小组研学群,密切了解和监控各小组的研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根据各小组研学进程及成效,教师可在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根据小组成员在学习能力、个性差异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各小组的研学活动取得最佳效果。

    我们应当把抗疫期间开展线上教学的特殊应对之策作为契机,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创新、勇于实践,扎实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系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部主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