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振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时代在变革,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必然发生深刻的变化。当今中国跨入了信息时代,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人才成长的环境和规律。学校将如何适应这一突变?

 时代特征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网络时代使社会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青少年成为了网络的主人和主要消费者,他们可以从网络上得到几乎所有知识和新闻,由此网络也改变着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也必然要适应时代的变革,以促进教育自身的发展,信息环境已成为教育的主要特征,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要重塑教育关系,重新界定教育的有关概念:新社会、新教育、新学生、新教师、新学习。

 课堂教学的变革就是重建新型教育关系

 在新教育成为社会一个新的教育特征的同时,社会必然要重新界定相互关系,社会道德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家校关系需要用新的道德标准进行构建,既保护传统的成人世界价值平衡,也接纳“新型人类”的社会追求。道德课堂的确立就是让学校构建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的课堂,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成长家园,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生活中享受到幸福和快乐、成功与成长,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我们提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论教”的教育理念,既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也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不但可以改变学校的生态文化,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网络的普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网络是当今时代的主流文化,也是东西方两种势力PK的重要途径。把网络作为教育教学的有效方式,不但符合青少年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发挥了青少年的学习优势、智力优势,当然也会极大地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品质。我校的课堂模式是先学、展示、检测、讲评,承载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就是网络环境系统和数字化学习平台,不但维护了学生的学习权利,彰显了青少年的优势,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精神引领。

 总之,新时代造就了新的文化和新的教育,而新的教育也必然带来学校新的变化,最终导致新学校文化的建立。作为学校,要主动适应新的变化,担当起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责任和使命,以时代性构建新的课堂文化。

 随行感受:

 我先后到安徽宿州和阜阳地区进行了课程改革的调研和交流,亲身感受了一线校长和教师的课改情结,他们课改的迫切愿望和实践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宿州与阜阳都是安徽北部的地级市,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中国教师报能够利用自己宝贵的暑期主动深入基层一线,主动担当起国家级教育专业媒体的责任和使命,实属中国基础教育的大事,也是基层教育者的福音。

 一线教师和校长,长期生活和工作在自己的学校和课堂,平时忙于自己的业务和行政工作,确实难有机会接触首都的教育专业媒体,而教育专业媒体也由于体制的原因,长期困顿于报社的办公楼中,相互之间必然要产生陌生感和神秘感。这次中国教师报的重大举措,是通过自己的辛苦付出走到了一线教师面前,走进了教师心中。通过专题报告、座谈会等形式,与一线教师面对面进行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流,这个过程中必然会解决众多长期形成的困惑和疑问,必然会引发自己去思考教育多年来遇到的问题和不解。

 (作者系河南省郑州市102中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