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点燃创新的火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生实践

  仰望星空的追梦人

  紫微垣天文社的张宇新、王钰涵、于悦洋,讲起他们的“天文梦”颇具诗情画意:星空是那么灿烂,那么神秘,从小他们就对这片浩瀚星空非常感兴趣,待他们中考时,听说天津实验中学有个很有名的天文社,便毅然报考了这所学校,进入紫薇垣天文社这个集体。

  他们了解了这个天文社悠久的、令人自豪的历史:葛文墉,何宇,王家琛,唐伯谦……每叫出一个值得骄傲的实验人的名字,指导老师脸上笑容的弧度就上扬一分。

  葛文墉,新中国第一代试飞员之一,空军特级飞行员,空军少将军衔,葛老前辈对天空的热爱就是源于学校天文航模组。

  何宇,神八升空时天宫一号的副总设计师,神九发射时飞船系统的总指挥!校史馆里,有他赠送给学校校庆的礼物——神七的模型。前辈们辉煌的成绩激励着同学们,他们也开展了不少探究小活动,他们的小望远镜巡天计划还荣获了天津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天文讲座、天文观影、天文观测,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满足了同学们对星空的向往,使他们儿时的兴趣爱好得以延续,更使他们丰富了知识,锻炼了技能,开发了潜能,他们立志要成为心怀梦想、仰望星空、不断追求创新与卓越的天文人,也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我国天文事业的栋梁材!

  丰富校园生活

  形成创新习惯于文化中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文化的熏陶,天津市实验中学积极营造开放、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求实创新的学术风气,同时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文化。在以求真求实,思学思新为内涵的“求思文化”引领下,让创新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方式,一种习惯,根植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校园生活是一种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学校每年都要举办校园科技节,内容包括:名家讲堂、创新成果展示、科技论坛等系列活动。近两年,又与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联合,成功举办了两届全市青少年科技春令营活动。学校设计、开发了一大批校园生活课程,给学生以学科学、用科学、自我表现、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的空间,养成学生良好的创新行为习惯。学校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激发他们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兴趣的环境中,在文化的浸润下提升他们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实现创新人格的塑造,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土壤和条件。

  学生实践

  生活即研究 研究即生活

  随处乱贴的小严重影响市容,环保协会的部分同学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快速清除的办法,他们的科技实践项目“达人在行动—实验中学校园环保科技实践活动”获得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类一等奖。身边的小研究体现了“研究即生活”,同时也与生活息息相关,完美着生活,这成为同学们改善社会、完美社会、享受生活的最初动能。

  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上,结合《技术与设计1》一二章内容,教师会重点讲解如何发现问题,让同学们提出一些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并要求同学们几个人一组,鼓励学生集中智慧提出解决方案。

  同学们的创意层出不穷,很多同学有了属于自己的作品。一位同学发现没有把手的推拉窗在开关时很不方便,而有把手的又不能左右交替,长时间使用容易损坏,就设计了一个简易的开窗器,它有6个吸盘,按下开关吸住窗户,再按一下吸盘收回。这一发明获得了天津市小发明大赛一等奖,还成功的申请了国家专利。”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天津市小发明大赛,高中学生参与率已达90%,据不完全统计,共有6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

  学校自2011年起,在每年举办的“醒狮杯”科技活动大赛中特别增加了科技创新设计这一项目。2011年初中共有28人获得学校奖励,高中120人获奖。高中一等奖获奖项目均参加了全国第十二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其中张智杰的项目“准确取液通用盖”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科技创新给学生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创造的乐趣。特别是克服了面对创新时的惰性和害怕与畏难的心理,摒弃了直接接受简单结论的习惯;充满自信相信科学家能做的事我也能行!

  增强社会实践

  提高创新能力于实践中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实践,创新精神要在实践中积累养成,创新能力要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天津市实验中学十分重视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学校创新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平台。每年暑期或利用双休日学校都组织学生到天津科技馆参观,感悟科技之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对接培养机制”,把课堂延伸到大学、科研单位以及其他社会实践基地,聘请教授、专家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组织学生到有我国地质博物馆之称的蓟县进行地质、生物、地貌考察研究等等,零距离接触科学研究,使学生体验了科研过程与方法,与学术大师对话,追问科学的奥秘,共同探讨科学前沿等诸多关乎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和长远问题。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也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励着同学们努力求索,志存高远。

  学生实践

  八仙山的故事

  天津蓟县八仙山是国家自然保护区,也是实验中学环保科技社的社会实践基地。这里,发生过不少学生创新实践的故事,多项成果在天津市历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

  暑期,环保社团的师生们来到这里进行科学考察。他们捕捉昆虫,采集植物,制作标本,考察生态,提出建议。

  考察中,他们发现山中有大量处于开花期的栾树,花色金黄,花蜜分泌旺盛,但少有蜜蜂来采集。于是对如何利用栾树资源,发展特色生态农业进行了研究。

  他们对当地蜜蜂种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八仙山原生态养蜂业的建议。采集植物标本的同学们还发现,由于各种污染和不合理开采,山区的中草药越来越少。他们又给当地政府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引进科学技术培植药用植物,禁止乱采乱伐,减少对植物生态环境的破坏,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带动中草药的繁茂生长”等建议,其研究成果不仅作为创新实践的成果论文得以发表,而且引起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

  陶行知先生指出: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学生对自然、对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解放儿童的头脑,把学生从迷信、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研究事物、认识真理;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学生在头脑指挥下从事实践和创造;解放儿童的嘴,让儿童言论自由,言语无忌讳;解放儿童的时间、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向自然、向社会、向各行各业学习。

  解放学生的眼、嘴、手和头脑与时空,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思维、倡导创新行动、形成创新文化、造就创新人格,是天津市实验中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的追求。2010年,天津实验中学率先在全市开展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实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尊重个性培栋梁,创新实验育英才。天津市实验中学新任校长杨静武认为,实验中学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关涉到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方方面面。杨校长表示,培养创新人才任重道远,天津实验中学将继续努力,在创新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争取更多收获、取得更大成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