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注重“门槛”设置合理性
主 持 人:
闻静超(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学生嘉宾:
王磊(工学院)
董杲 田牧野 路仕平(人文与发展学院)
连博(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徐伟伟(图书馆)
主持人:可以说,异地高考是改革开放以来大范围触动城乡不同利益人群的一个两难命题,支持和反对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有人认为,异地高考是“有教无类”的写照,是必然趋势;也有人认为,这项政策的松动,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你支持异地高考吗?
董杲:我支持在少部分特殊人群的子女中实行。既照顾长期流动人口的子女,也顾及流入地的利益。
路仕平:我支持。当前城乡教育水平差距确实太大,任何益于拉近这种差距的事物都应该获得鼓励。
连博:每年都有大量随迁子女要考虑去哪里上学、去哪里考试的问题,这关系到相当大数量的年轻人的未来,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以我支持异地高考。
田牧野:异地高考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和公平,也是对留守问题的一个解决。
主持人:目前,高考报名主要以户籍为依据,因此考生大多在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那么,户籍是否是突破异地高考的关键?
董杲:教育不公平的根源在于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户籍制度改革是异地高考的突破口,但改革之路会很漫长。
路仕平:户籍是异地高考的直接阻碍力量,解决户籍问题是突破异地高考的关键。异地高考学生的家庭如果在迁入地有较长时间的工作与生活经历,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就理应成为享受当地教育资源的一分子。
徐伟伟:是关键,但不是前提。并不是说没有户籍改革,异地高考就不能突破。可以在异地高考准入门槛的问题上多做研究。
田牧野:我觉得户籍制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可以尝试以户籍作为一个推进点,逐步推动户籍制度的破解和松动。可权衡多方利弊,区分条件进行。
主持人:异地高考政策一旦松动,等待随迁子女的是否净是光明?他们在异地高考中会受到怎样一种新的冲击?
王磊:这部分人在获得异地高考权利的同时要面对诸如教育环境的改变,不同城市的文化氛围等问题。可能大城市的各方面条件是先进一些,但是农村学子不一定适应。
路仕平:开放异地高考带给非留守农村学子的负面影响微乎其微,他们失去的是枷锁,得到的是整个世界。
连博:这些学子经常会因为父母工作的变换而不断改变上学的地点和环境,接受着多样化的教育,而这与标准化的同一地区同一考试标准条件的高考考核模式是相悖的,从参加考试来说是不利的。
徐伟伟:不能完全忽略这项制度可能会对随迁子女的不利影响。比如,不能很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不能很好与当地同学相处,受到当地孩子排斥容易气馁,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升学压力比家乡更大,上学经济负担更重,等等。
主持人:目前,几个省市陆续出台了异地高考的初步规定,相关政策依然有待完善。这一政策对于农村学子无疑意义重大,作为农业大学的学生,你对此有何建议?
王磊:不能完全放开异地高考政策,应该把学籍、户籍等因素有机结合,缓慢释放教育资源。政府也应该用最大的承受力,在最短的时间里促进教育公平。具体政策还是要因地制宜。
董杲:异地高考改革应和高考录取制度改革并举。针对高考录取制度,可以在更多重点高校招生中试行自主招生,不设置户籍门槛;同时降低高职学校的录取门槛,保证技能性人才的稳定输出。而针对异地高考,要注重“门槛”设置的合理性,并加强对高考移民的监管。
路仕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严格审核参加异地高考的家庭,不容许有投机情况出现;二是对于参加异地高考的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不允许出现阳奉阴违的情况;三是对于异地高考家庭,要采取使其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的一系列措施,使学生及家庭没有被特殊看待的感觉,这理应也是异地高考政策的人文关怀所在。
连博:划定可以参加异地高考的学生的准入门槛,以学籍作为考试的准入标准,逐步剥离户籍的影响。长远的目标则是削弱高考在高校招生中一家独大的地位,实现自主招生,并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以上学生皆来自中国农业大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