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安得“梅花香”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为帮助学生亲近大自然,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大马路小学组织生物兴趣小组学生走进徐州植物园,观察记录各种花草树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植物知识。蒯创 张春燕 摄

  ■涂启智

  每年高考作文题都是公众热议的焦点。在我看来,一篇高质量的高考作文,至少应具备以下特质:观点切合主题,选材精当,结构合理,语言活泼精练。在符合上述要素的基础上,以能体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者为最佳。

  高考前一些学校与考生热衷押题猜题,我不赞成这种临时抱佛脚的态度。道理很简单,假如押题猜题有效,那么平日的作文训练岂不白费力气?对于平常害怕写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抓耳挠腮甚至脑袋一片空白的学生,预测或许有点作用,教师可利用此方式引导这些学生关注时事,积累一点写作素材。但某些只寄希望于侥幸而不重视能力培养的“热点”预测,对很多学生有可能成为误导,让他们真正面对作文试卷时不知所措。

  一旦沉溺于寻找“热点”,就会造成对其他题材的忽略,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这可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偏激狭隘。唯有拥有博大的胸怀,方能养成开阔的视野。不仅如此,写作文与做学问同理,需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文章与学问底蕴的深厚必须甘于寂寞,坚持“坐冷板凳”,任何投机取巧的心理都与写文章与做学问的精神背道而驰。实际上,高考作文既有对现实热点的关注,亦有更加广阔的视野,绝非“热点”预测所能“把脉”。比如,北京市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可以说体现了对对热点的关注,而2009年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是热点还是非热点?广东2011年高考作文题“回到原点”,又是指向什么热点呢?

  “梅花香自苦寒来”,高考作文安得“梅花香”?笔者认为,青少年学子应在下面几个方面加强努力:第一,广泛涉猎打基础。正如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文章首先就要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汲取素材,达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的境界。两耳不闻窗外事,即便痴迷写作,也难有鲜活的文章面世。中国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之所以乡土气息浓郁,就是因为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已经镌刻在他的心灵深处。莫言之所以著述丰硕,文章汪洋恣肆,因为高密的一草一木都已融入他的血脉,构成另一个“精神世界的高密故乡”。第二,独立思考添动力。观点立论是文章的灵魂,新颖而独具个性的观点最能打动人。一篇文章,如果作者缺乏独立思考,即便布局谋篇与语言文字都不错,充其量相当于“塑料花”。当鲜活见解与生动素材结合在一起,文章才能不但“骨头坚硬”,而且“血肉丰满”。第三,勤奋练习达通途。写作需要一定技巧,文章只能在练习中长进。青少年学子,平日作文需有“练习精神”,在多读、多揣摩的同时,更要多加实践,才能促使写作水平提升。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纪工委)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