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要让农村教师尝到“甜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留住了优秀教师,办好了农村学校,就是建好了教育金字塔的基座,这才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谐发展的根本。而要让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光喊口号、光讲奉献精神是不够的。

  ■本报记者 李益众

  教育均衡喊了很多年,实际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农村家长到城区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呢?事实上,现在很多农村学校校舍都很漂亮,但就是留不住学生,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徒有其表”的学校留不住优秀教师。

  说白了,师资均衡才是教育均衡的核心要素。

  优秀教师为什么要逃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路途遥远、收入不高、升迁无望……原因可以罗列出一大堆。简单做一归纳,无非就是“没甜头”。

  让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光喊口号、光讲奉献精神是不够的。关键是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等多种途径多个方式,真正让奉献农村教育的优秀教师有所收获才行。唯有这样,才不会让长期扎根农村教育的“老实人”吃亏,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近年来,很多地区出台了推进师资均衡的举措。比如说,有的地区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有农村地区支教经历才能晋级评优,有的地区要求所有新进教师必须先到偏远农村学校服务一定年限。这类政策的出发点都很好,但成效并不明显,其原因是没有考虑支援学校、支教教师和受援学校、受援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切身感受:一两年的支教时间,城区教师才刚刚适应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氛围就要离开了,而一年到头的大多数时间又都是奔波在城区与农村的路途中。另外,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经验不足,直接到农村学校任教似乎并不适合,理应先到优质学校进行“再学习”,而后才有能力真正服务农村教育

  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教师因事业感召,自愿到农村学校任教,乐意长期扎根农村学校,那才是师资均衡、教育均衡的福音。而这种吸引力,毫不避讳地说,应该首先表现为“物质的激励”。

  在前不久的一次采访中,我遇到一位自愿到偏远农村学校任教的80后优秀教师。在他看来,到这里教书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因为在村小工作,同事之间关系单纯,学生也淳朴好学,这让他感到心情舒畅。更关键的是,自己每个月的收入比在原学校多了845元,一年就能够多拿1万元。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为鼓励教师在支教任务完成后继续援教农村学校,在经费上予以了倾斜。如果将支教教师比喻成“义务兵”,那么援教教师就是“志愿兵”——援教教师除享受“支教补贴”,另外还会根据距离远近得到一定的“援教补贴”:一类学校每月140元、二类300元、三类360元、四类450元。目前该区已有55名教师自愿选择到偏远农村学校援教。

  尽管农村学校要想留住优秀教师在当前仍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一些有利于扭转农村学校师资流失局面的新情况也正在逐渐呈现——

  一是向农村教师倾斜的财政政策已遍地开花,比如根据所在学校距离城区的远近,农村教师现在基本都能得到一定的经费补贴;二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校舍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村小砖混结构的土墙变成了历史,教室内的设备也“鸟枪换大炮”,部分村小都装备上了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三是道路交通的改善为村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在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以前走一趟较为偏远的村小通常需要两三个小时甚至半天时间,现在修好了通村公路,最远的村小也就一小时路程。还有一点,就是农村空气清新,时刻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这一因素对很多子女已经上大学的中年优秀教师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种种迹象表明,农村教师能够尝到的“甜头”确实越来越多了,甚至有很多地区开始考虑为农村学校校长、教师设立单独奖项,激励他们奋发图强。以前,村小办得再好,也只表彰中心校校长。现在,各类表彰逐步“落地”到村小,有些地方每年的教师节都会为村小教师单独设立奖项。比如内江市市中区从2011年开始设立的“村小教学奖”,每年都要评出20人左右,主要目的就是给村小优秀教师提供一个特殊的展示平台。从2010年12月开始,江油市的教育质量表彰会将村小纳入表彰范围,当年便有6位村小校长获得表彰,大大激发了村小校长提升办学水平的积极性。

  在城镇化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教育均衡发展绝不是要撤掉薄弱的村小,而是要做强做精农村学校,为农业现代化夯实教育的根基。留住了优秀教师,办好了农村学校,就是建好了教育金字塔的基座,这才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谐发展的根本。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