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要补教育“短板”
刘贵今认为,中国对非政策很具吸引力,受到了非洲国家的欢迎,中非经贸合作扩大了影响力,也构建起了新型的国家关系,但我们的文化感召力和公民形象的亲和力还难以“抵达”非洲人民的内心。像习主席在非洲演讲时提及的《媳妇的美好时代》这样的中国电视剧等文艺产品,作为流行畅销商品出口到非洲的其实并不多,许多非洲人对我们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国功夫、李小龙和老太太裹小脚上。要全面提升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协调,通过政策导向和公共外交,为国家总体战略服务;要多对国民持久有效地普及客观全面的非洲知识,媒体不要只是站在西方媒体背后成为传声筒、扩音器,要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要依靠公众、民间的力量,加大人文交流力度。
刘贵今告诉记者,中国和非洲的人文交流正日趋活跃,其中孔子学院的建设是最具标志性、也是最重要的中非民间人文交流平台,是中国加强对非软实力建设的一大亮点。
统计显示,至今,我国已经在非洲27个国家开设了31所孔子学院和16个孔子课堂。中国改革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和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让非洲国家掀起了积极学习汉语、“向东看”的热潮。
“但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还不大,中国人对非洲的了解也比不上欧美国家,其中语言不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刘贵今认为,孔子学院仅仅满足于教授和学习语言还远远不够,懂语言不懂技术或者懂技术不懂语言是造成中国在非洲影响力不大的根本原因。今后,我们只有最大限度地培养更多既懂技术又懂语言的人才,才能更好地融入非洲50多个国家的老百姓中去,使中非友谊更上层楼。
刘贵今举例说,欧美国家对非洲的研究,尤其是国别、区域的学术研究,远胜于我们,他们的研究甚至细到你难以相信的程度,比如在解决达尔富尔问题上,他们对某一个地区、部族几代人的历史都研究得清清楚楚,他们的政府提出的对策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更有针对性。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尽管我国每年有150万人前往非洲,但我国学者对非洲的研究还不到国内全部学术研究的万分之一,如何加快培养非洲问题研究专家已经刻不容缓。
2007年,浙江师范大学成立了中国高校首家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非洲研究院,为中非长远合作培养专门和高端人才。目前,浙江师大非洲研究院已成为国内非洲研究的学术重镇和国家对非事务的重要智库,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领导人的批示肯定。可以说,浙江师大非洲研究院是国内有力推动非洲研究的一个标杆。
刘贵今认为,随着中非经贸的蓬勃发展,如果没有更多的人去研究非洲、传播中华文化,中非关系的升级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德国的歌德学院在非洲不仅教授语言,还传播德国文化和开展学术研究。刘贵今建议,中国在非洲的孔子学院,可以和国内的非洲学术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孔子学院学术研究、文化推广等功能。
改变中非教育合作“不对称”状态
中非高校机构性合作办学目前还处于零起点,但已有一些可喜的变化。尽管如此,中非教育合作总体现状,依然无法适应中非友好关系发展的需要。
加强中非教育合作与交流是习近平主席首访非洲三国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互派留学生学习是中非教育合作的重要方式,但当前中非教育领域的合作存在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不对称性”。
据统计,目前,有27000多名非洲留学生分散在中国各高校学习,其中20000名为自费生,7000多名是获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的学生,学习专业多集中在语言、医药、农业这几个方面。中国政府决定,从今年起,3年内把政府奖学金受益的非洲留学生规模扩大到18000人。
中国到非洲留学的学生不仅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南非。非洲各国学生由于语言的障碍,也不把到中国留学的选择放在前几位;而中国学生由于根深蒂固的负面非洲观,更是把去非洲留学放在了选择的最末位。
刘贵今介绍说,虽然中非高校机构性合作办学目前还处于零起点,但已有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留学生学历结构层次正向高端化发展,留学方向正向理工科专业等方面发展等。
还有一个可喜的进展是,为落实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我国教育部2010年全面启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浙江师范大学与喀麦隆雅温得第一大学等20对合作院校入选该计划,建立一对一长期合作关系,在各自优势学科、特色学科领域进行合作与交流,开创了中非教育合作的新模式。
“尽管如此,中非教育合作总体现状依然无法适应代代相传的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也不符合习近平主席在南非与南非总统祖马会谈时提出的‘推动中南联合办学,培养更多中南友好的接班人’的期待。”刘贵今说。
刘贵今认为,从世纪之交算起,或者从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开始,中非关系已经进入快车道,现在的重点应该是如何让这趟“动车”行驶得更稳、更好。因此,过去粗放无序的经贸关系,必须要被升级提高的经贸关系所取代。只有这样,才能使中非关系实现转型升级,使之更健康、更绿色、可持续地发展。
刘贵今说,中非关系升级与质量的提高,呼唤教育有更大的作为。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懂非洲、知非洲的语言人才和技术人才,引领经贸关系从低端向高端发展,并把投资兴业作为今后中非合作重点发展的领域。中非关系呼唤教育有更深层次的合作,改变国人对非洲的偏见需要政府增加投入,出台更有远见的特殊政策扶持并纳入中国对非长远关系的战略考量,从而使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早日梦想成真,使非洲人民振兴发展的非洲梦早日成为现实。同时,中非还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