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塑造一双“会思考”的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专家指导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学生 中德厨师劳务合作考试中心揭牌仪式 首都“厚德精工”校企联盟成立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展示

  始建于1982年的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经历了——

  艰苦创业,奠定坚实根基阶段(1982—1991):面临经费不足、师资缺乏、办学条件差等诸多困难条件下,学校迅速找准定位,及时培养社会所需专业人才。

  面对变革,稳定巩固发展阶段(1992—1997):学校开创了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产教结合的“三位一体”联合办学模式,形成了从招生到分配全过程管理,开始步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迎接挑战,整合提高质量阶段(1998—2010):在高校扩招导致“普高热”、企业用人追求高学历、经济结构调整引起就业难等多重因素挤压下,学校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并于2000年被认定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近年来,在赵爱芹校长带领下,全校教职工秉持着“立足经济,服务民生,彰显特色,优质立校,走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国际化发展之路,培育能胜任首都国际化城市发展进程中,现代服务业所需求、具有综合职业素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办学理念,实践着“塑造一双会思考的手,培养一个有才能的人”的办学使命。2011年6月,学校被评为北京市现代化标志性学校,2012年9月,学校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12月,学校烹饪专业、汽修专业同时成为北京市示范专业……如今,学校正逐步实现着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跨越。

 “员工式”订单培养:

  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用人标准无缝对接

  企业普遍认为,中职学生存在的不是技能问题,而是职业意识、职业观念薄弱等问题,如爱岗敬业意识、克服困难意识、为他人服务意识、与他人合作能力、尽快融入企业文化等,在中职学生身上具备得较少。为此,丰台职教中心学校及时制定并调整了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引企入校,实行“员工式”订单培养。

  学校的烹饪、汽修、物联网专业与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启天同信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冠名班,企业把学生培养纳入员工队伍建设规划,构建了“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企业特色课程”订单课程体系,推动教、学、做的统一,探索校企结合、工学一体、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员工式”订单培养方案,实现学生与员工合一,学习与工作合一,课堂与车间合一,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用人标准无缝对接。这样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行为规范,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通过校企双方精心培养,学生从感知企业到认同企业到融入企业,达到订单培养目标,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优质、企业满意的双赢局面。

  密切校企合作:

  “首都厚德精工”校企联盟促使合作全程立体

  丰台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敏锐抓住发展契机,创新办学模式,校企全程立体合作,与29家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的“首都厚德精工”校企联盟,组建丰台职成教集团,促进学校与行业、专业与企业的全程对接,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模式。

  学校有9个专业与中石化长城润滑油汽车养护中心、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24家单位签订了订单培养或定向培养协议,成立了“长城润滑油班”、“北京现代班”、“全聚德班”等冠名班。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来校作为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或任教,做到重点专业全覆盖。并建立大师工作室、成立产品研发中心,与中国长城润滑油汽车养护中心、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室,实现校企产研结合。

  本着“行业与学校同规划,企业与学校共建设”的原则,对应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品、技术升级改造,学校建设了9个“产、教、学、研、赛、训、鉴”一体化与专业规模和教学需要相适应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创设模拟仿真、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覆盖各专业,重点专业实训设备达到北京市一流水平。

  重视专业建设:

  立足区域经济发展 打造实力型专业集群

  专业调整是职业学校发展的核心,更是学校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的“生命线”,决定着学校的生命力、贡献力和吸引力。

  在专业建设上,丰台职教中心学校围绕首都城南建设和丰台区“一轴两带四区”的发展战略,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创办新专业,把握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进程,改造提升原有专业。

  学校逐步形成以“旅游服务、交通运输、文化艺术、信息技术、学前教育、财经商贸”等9个骨干专业为引领的专业群、21个专业方向。并合理布局调整为三大类八大规划功能区:第一类优先发展区——汽车服务类产业专业功能区、餐饮服务类产业专业功能区;第二类创新发展区——文化创意类产业专业功能区、时尚创意类产业专业功能区、信息技术类产业专业功能区;第三类特色发展区——学前教育类专业功能区、涉农类产业专业功能区兼国际部,构成了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综合实力强、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

  赵爱芹校长表示,“学校欲建构‘以点促面’,即以骨干特色专业带动其他专业;‘一址一品’,即一个校址一个品牌专业的专业建设格局。”

  创新课程改革:

  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为学生未来发展铺路

  随着北京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新一轮产业调整和升级也将带来新的就业岗位、新的就业方向——对劳动者的要求“不仅关注劳动者的一技之长,更关注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2008年,学校抓住“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实验研究这一契机,积极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制定了以“校企合作、专家引领、科研领先、整体改革、重点突破、典型带动,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的工作思路,形成多种课程内容、多种教育途径、多种教学方式百花齐放的格局,构建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2009年,烹饪、汽修专业成为北京市新课程改革实验专业。2010年,烹饪、汽修专业又开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的研究,并将每门课程的学业评价置于整体评价中。

  此外,学校还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和企业员工队伍建设规划目标融合,以行业晋升职级标准为导向,开发企业专项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方案。企业专项课程的开设,实现由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在校本教材开发上,学校主要围绕学生未来就业、发展与创业所需心理品质、专业技能及创业素质三个方面的研究入手,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拓展与完善,力求把学生所需的潜在的、必备的社会、心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素质系统性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师资内培外引:

  专业教师下企业 能工巧匠进课堂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丰台职教中心学校以“内培外引、定位培养、教师与学校同发展”为建设思路,从教师个体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两个基本点出发,制定五级定位培养与培训体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据赵爱芹校长介绍,五级定位培养与培训体系即:开展新教师胜任培养与培训、主抓青年教师个性培养与培训、重视骨干教师专家型培养与培训、加强专业带头人名师培养与培训、加快兼职教师队伍教师化建设。

  “加强兼职教师教师化建设,使他们能够将企业先进的理念和高端的技能带入学校,对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赵爱芹校长表示,“此外,学校要求全体专业课教师要完成每两年有两个月的企业实践任务,参与实施生产项目,提高实践教学、实训指导能力,从而真正做到了解企业文化、提高专业技能、学习企业管理模式。”

  在建立创新型教师团队时,学校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和新教师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年龄、职称、学历层次结构的合理性,注重智能互补型的智能结构。高明老师带领烹饪专业骨干团队,被评为“丰台区教育创新班组”、“丰台区教育系统青年教师先进集体”,并且成为“对德厨师劳务合作培训考试中心”;带领团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市级和国家大奖,有4名金牌指导教师。张瑶老师带领的汽修专业骨干团队被评为“首都教育先锋先进集体”;带领团队建设“冠名班”,树订单品牌,被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评为优秀合作院校。

  作为学校从企业(原“丰泽园饭店”冷菜主管)引进的优秀专业课教师李凯原是学校优秀毕业生,后通过自学考取了本科学历。2008年,李凯老师收到母校回校任教的邀请,就拒绝了企业的重金续约,一心一意扑到烹饪专业组的教育教学中。他不断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将多年积累的企业工作经验用于教学实践;他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按照新课程改革精神要求学生不断增强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他主动参与新课程改革教材的撰写,参与北京市中餐烹饪专业典型职业活动分析、课程标准的制定等工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