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就业年”高校更应“有所为”
5月19日,在江苏省暨南京市2013年高校学生就业和实习公益交流大会上,求职者在应聘。CFP供图
■张彦军
随着一年一度就业季的到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持续走低,2013年被媒体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社会各界在关注毕业生就业的同时,高校也在积极思考:高校该如何应对“就业难”的问题?
青年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不仅是民生之本,而且是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是高等教育价值的最终体现。因此,做好高校就业工作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面对当前以及今后一定时期内严峻的就业形势,高等院校应从加强自身建设、挖掘就业资源、提升就业竞争力入手,通过内涵式发展积极应对就业难题。
第一、适应国家和社会的人才需求,深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弘扬奋斗精神,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高等学校要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把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融入课程和专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
探索卓有成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解决就业问题的重大突破点。选择创新创业教育意味着选择一个“超越竞争”的战略,这恰恰能够体现出高等教育知识信息优势的独特价值。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传统的知识和技巧、如何主动地适应和争取现有的工作岗位,更要训练出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创业的智慧和勇气,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技术创新或思路创新,创造或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
第二、高校就业工作要转变观念,围绕就业市场挖掘就业资源,实现就业服务精细化。
就业工作精细化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面向校内服务对象开展分类指导,借力技术手段和新媒体推广宣传就业理念,围绕单位客户提供差异化和市场化就业服务。
面向校内服务对象开展分类指导是指针对不同需求、不同层面、不同类别的毕业生群体,除了给予常规就业指导外,还要组织开展有区分、有特点和个性化的就业引导、职业辅导和资源匹配,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困难、储备就业技能、提升就业信心、实现充分就业。
学校还要根据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方向,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手段和新媒体实现信息传播多样化、单位招聘立体化、手续办理规范化、就业指导掌上化,不断加大就业宣传力度,营造积极就业和主动就业的氛围。
同时,就业工作部门还要尽快转变观念,改被动等待单位上门招聘为主动与企业联系,吸引优质单位到校招聘,畅通就业输送渠道。按照市场化供需准则,建立单位用户管理体系,通过分级管理和梳理客户需求,开展积极有效的校企合作。
第三、加强就业能力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高水平大学需要高质量的就业。高质量就业是国家需要和学生需要的统一,是衡量毕业生个人价值、反映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指标,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高质量就业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即让学生摆脱就业难的局面实现能就业、就好业;二是“质”,即双向选择的结果是学生满意和单位满意;三是“量”,就业率高,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当前出现就业难的困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等教育结构性失衡,没有跟上社会发展和国家需求的步伐。要想扭转这一局面,高校应结合社会需求,认真评估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避免学科发展同质化。同时,在教学体系里融入体验式实践环节,邀请企业参与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才能真正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需要和政府、用人单位和学生相互配合、戮力协作、共度难关,才能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这一宝贵人才资源的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