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办大教育 穷县办富教育 山区办名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8-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桂东县召开专题议教会,为全县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桂东县主要领导深入学校调查研究,谋划教育发展大业。 桂东县打造的园林式校园一景,图为桥头乡中心小学。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党的“十八大”对全国教育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教育就是民生,教育就是普惠人民”这句话,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尊师重教”的重要标准。作为国家贫困县的湖南省桂东县,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中缘何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关键是这个县把教育置于造福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之中,它验证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的重要论述。

   桂东作为国家贫困县,在大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发展中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关键是离不开县委县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离不开全县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各个职能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是他们为桂东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一类革命老区,留下了许多革命先烈的光辉足迹;这里是著名的第一军规的诞生地,毛泽东当时在这里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里还是毛泽东与朱德、陈毅率领的红军会师地,重上井冈山创建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这里地处罗霄山脉南端,山峦叠嶂、绿树葱茏、气候宜人、人文质朴,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全年平均温度15.4℃,负氧离子平均在25000个/立方厘米以上,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全国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县”。2011年被纳入国家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范围,2012年被列入新一轮“国扶县”。

    这里还是“千年鸟道”所在地和闻名遐迩的桂花城。每年有数十亿的候鸟从西伯利亚、内蒙古、华北等地,途经这里飞往南方越冬。有道是:“千年鸟道千鸟飞,只缘鹊桥牛织会,仙女情动相思鸟,珠山留下相思泪”。

    这就是地处湘赣两省交界处的湖南省桂东县。

    近年来,桂东县坚持“宁苦大人,不苦孩子;宁苦机关,不苦学校;宁苦干部,不苦教师”的“三苦三不苦”的办学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切实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扎实推进教育强县建设,全县教育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贫困地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奇迹。

    桂东县被湖南省授予“‘两基’迎国检工作特殊贡献奖”、“湖南省首个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荣获了“郴州市教育强县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读书征文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和“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等一系列荣誉,走出了一条“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富教育,山区办名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大发展、大均衡”凝聚桂东“三苦三不苦”精神

    桂东县辖15个乡镇、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和1个国有林场,总面积1452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全县现有中小学校92所,幼儿园37所,校外活动中心1处;在校中小学生20535人,在园幼儿5065人;全县有教职工1528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727人,初中专任教师426人。

    走进桂东县给我们总的感受是:推进贫困山区教育均衡发展,强化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公平,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级党委政府“勤政为民、造福于民”的重要标志。尤其是,桂东县在财力困难的前提下,鼎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经验,为全国贫困地区如何发展教育提供了一份新鲜的经验和成功的示范,也为桂东教育事业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发展篇章。

    ——“宁苦机关,不苦学校”是桂东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如何实现山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桂东县站在历史与未来的高度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该县认为,要想实现后发赶超、富民强县的目标,根本在人才,关键靠教育。在桂东,只要抓好了教育,就抓住了民生这一根本。

    为把“教育强县”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头等大事,2009年,桂东县出台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吹响了全县教育发展的进军号;2011年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又制定了《2011—2020年桂东县建设教育强县规划纲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定》的总体战略目标。就是这些宏伟蓝图,将桂东的教育发展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度。

    县里规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教育强县”,是县里必须办好的大事。各级党委政府、各个职能部门,都要严格执行“五项制度”、“六个优先”,把教育纳入与经济发展同等的重要位置,为全县的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五项制度”是:强化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教育制度,将教育工作实绩列入对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党政领导和部门联系学校制度,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定点联系1所学校,不定期到学校调查研究,为学校排忧解难;确定教育工作年度考核制度,每年对各乡镇教育发展水平和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教育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建立党政议教制度,尤其是,县里等几大班子均要把教育发展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

    “六个优先”是: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人优先补充;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

    为促进这些政策的落实,近几年,桂东县召开县委常委议教会达7次,政府常务会专题讨论教育议题达13次,就教育经费、城区学校扩容提质、学前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学校安全管理等工作进行重点研究,切实解决了一批事关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从而营造了建设“教育强县”的浓烈氛围。

    ——“宁苦干部,不苦教师”是桂东县的重教观。在桂东了解到,不论是山里教师还是城里教师,每位教师言语之间都洋溢着一种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来自于该县政府和领导的深厚感情:2009年,县财政每年拿出20万元资金设立了“一品教师”、“一品校长”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奖励优秀教师;为使广大教师告别“蜗居”生活,县里组织教师团购住房,县财政对团购住房的教师给予每户每平方米50元的住房补贴,仅此一项,县里就拿出60多万元;2011年,县里拆除一些农村教师居住的D级危房,在桂东二中、大塘九年制学校投资兴建79套农村教师工作周转房。

    为解决教师的福利待遇问题,县里决定在教师原有待遇基础上,实行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教师交通和山区补贴政策,财政预算每年增加200万元,乡村教师每人每年平均补贴2000元以上;为使全县师生用上宽敞明亮的新学校,2011年,县财政在只有350万元机动财力的情况下,每年挤出200万元作为教育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改善村小办学条件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充分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系列的创新之举,使桂东县的教育实现了大均衡的发展。

    据县教育部门的负责同志讲,全县各乡镇的学校建设县里主要领导都要亲自谋划,经过反复论证后,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建设。尤其是新一届桂东县领导班子,不管工作有多忙,总要想方设法挤时间关心教育的发展。几年来,桂东县主要领导每年都要安排专门时间,对全县教育发展进行深入的调研和现场办公,为教育发展排忧解难。

    走进桂东,一座座建筑新颖、引人注目的现代化学校,构成了桂东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县里为缓解县城教育的压力,又投资1980万元新建了占地50亩的城关第二完全小学,新增学位900个。同时,还正在规划建设第三完全小学。在此基础上,全县还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规范化食堂建设。先后共改造危房5.4万平方米,新、扩建校舍5.3万平方米;投入2752.81万元,共完成了32所合格学校建设,通过了湖南省的督导评估。2010年,县里还投入954.8万元,用于恢复洪灾水毁设施,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拆除D级危房3856平方米。

    用当地百姓的话讲,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远,多么偏僻,多么贫困,“建筑最漂亮的是学校,环境最优美的也是学校,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学校。”

    ——“宁苦大人,不苦孩子”是桂东县的人才观。“发展要先发展教育,建设要先建设学校,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凡是有利于教育发展的事儿,我们不能打丝毫的折扣……”这是桂东县一把手经常说的一句话。

    为深入挖掘桂东县创造的教育奇迹,2013年6月,我们沿着“千年鸟道”走进了桂东县,“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虽然,桂东深处大山,交通不便,发展落后,但这些都阻挡不住桂东人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步伐。 

    走进桥头乡中心小学,琅琅的读书声飘窗而至。这是一所典型的“山中有校、校中有景”的校园,是桂东县为大山里的孩子打造的一所现代化的学校。环顾校园,迎面是一栋高标准的教学楼,上面书写着“活泼、守纪、明礼、诚信”八个大字。再往里走,便是县里为解决留守儿童接受优质教育专门建造的“学生公寓楼”。整个校园翠柏吐绿、桂树挺拔、花团锦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