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注册资本改革激活创业教育
■熊丙奇
零注册资金,意味着可把“在校即创业”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重要内容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主题是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其中亮点包括: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
上述消息被舆论解读为降低投资门槛,将大大鼓励民间投资。在笔者看来,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来说,这一政策调整也有着风向标的意义。大学应该针对这一改革,大力推进学生创业教育改革。
取消注册资本,意味着所有在校大学生都可“零注册资金”创业,由此可把“在校即创业”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此前,有些地方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曾推出注册资金“零首付”政策,但那只针对大学毕业生。教育部也在2012年发文要求各高校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但客观而言,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还比较薄弱,尚未真正激发出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比例并不高。
如何推进“在校即创业”的教育?受上海兴韦学院创始人陈韦明先生启发,笔者得知这一教育模式起源于芬兰的韦斯屈莱大学,该校在芬兰应用型大学排名第一。学校里有一个学院,专门鼓励学生创业。在学院里,完全颠覆原有的教授教学、学生课堂参与的模式,实行学生边学边干,教授只当学生“教练”指导的新方式。学生在大学4年求学过程中,可以完全参与到公司创业之中。学院要求学生组成20人的公司,成立董事会,定期召开各种会议,教练在一边观察。学生在4年求学期间,每学年读教师布置的20本书,并结合自己的创业实践写读书心得,由教师评分。4年间,学生至少要从事15个左右项目的创业活动,自己寻找项目,进行经营管理,从中挣钱。
这种创业教育对教授提出很高的要求——不能再按传统的教学方式指引学生,而必须有广阔的视野,让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既学到知识,又学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并积累创业的经验,有的学生就根据求学期间的项目成立公司。
据笔者所知,即使在芬兰这样鼓励学生创业的环境中,这所学校采取的创业教育方式,也显得“另类”,负责教育的教授面临很大的压力。但从教育多元化角度说,这种探索是极有价值的,因为教育就应该多元发展,不能千校一面。另外,这种求学期间学与做紧密结合的创业教育,允许学生失败,失败之后可与同伴、导师倾诉并从中吸取教训,恰恰弥补了现在大学毕业生创业中最薄弱的部分——创业者担心失败,遭遇挫折后一蹶不振。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教育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学校、学科、专业。以笔者之见,这种模式对于我国综合性院校的应用学科,以及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学校,是很合适的。不妨借目前取消公司注册金改革的东风,改变我国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小打小闹,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给学生作几次报告、动员的局面,全面推进学校的创业教育。对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培养创新人才出发,允许学校在教育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方面大胆地进行探索。(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育学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