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校长张学勇 □ 本报记者 宋 鸽
村小,多为上世纪50年代兴建的农村小学,它们曾为我国“普九”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如今的现实却是,村小凋敝,师资不足、经费紧张、硬件差……甚至面临着被撤并的危险。张学勇任职的山东省泗水县济河街道龙湾小学,就是这样一所村小,它只有6个教学班,82个学生,7位在编教师中,有5位年龄超过了55岁。
读者或许还记得,1月26日本报刊发的《一个农村校长的2010》一文,引发了一场关于村小的讨论。这篇文章以日记的形式,全景式地展现了一个村小校长的全年生活。通过这些黑色的、阳光的、惬意的、犯愁的……一个个月份里,让我们离村小如此之近,近得会因这位校长的文字而忽悲忽喜。他就是山东省泗水县济河街道龙湾小学校长张学勇。
现实就摆在眼前
“今天,是我‘临危受命’担任龙湾小学校长的第一天,走在坎坷不平弯弯曲曲的水泥路上,我没有任何异样的感觉——既没有走马上任的喜悦,也没有被‘发配边疆’的忧伤,更没有头三脚难踢的担心。只是无端地觉得,我又换了一个地方,将面对另一个陌生的环境,将面对另一批山区的孩子。”
2009年8月底,张学勇被任命为龙湾小学的校长,他在上任的第一天记录了这样的文字。他说,最忘不了临行之前,济河中心学校校长颜廷业送给他的一句话:“不要把自己当校长,更不要把校长当官做。校长是为学校服务的,是为老师服务的,是为学生服务的。”他觉得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难。
龙湾套,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每天来钓鱼的人排满了水库边,每天来吃农家菜的人挤爆了水库边上的乡村饭店。可是,愿意来这里当“教书匠”的却凤毛麟角。人家都说偏远的学校,年轻的老师来一批走一批,而这里干脆就没来过教师。几十年来,都是几位家住本村或附近的教师在这里默默耕耘,三代同师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风风雨雨几十年,这里每一位教师就像校园里的老松树一样把根扎进了龙湾小学的岩石缝里。每一个人的教龄都比张学勇还要大得多。
刚到学校的时候,一座尚未竣工的两层教学楼戳在校园的中间,后边是两排大概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房子。学校新建的楼房旁边留下了一堆小山般的建筑垃圾,为了节约学校经费,张学勇带领仅有的几位老教师利用午休、下午放学后和双休日的间隙,镢刨锨挖,硬是把几十方的土石运到了楼后的低洼处,为孩子们整平了活动场地。
就这样,张学勇开始了他在龙湾的日子。
梦想与现实之间
刚过而立的张学勇,从未放弃过对教育的梦想。在他心里,有一位校长,是他特别欣赏的,那就是《窗边的小豆豆》里面的小林校长。说起小林校长,张学勇简直赞不绝口:“我敬佩他,他和学生没有距离,是孩子们真正的朋友,在小林校长的眼里,孩子的一切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都有存在的理由。”
然而来到龙湾小学后,张学勇时时听到的却是老师们对孩子的抱怨,“农村孩子学习习惯差,家长不知道辅导孩子,有的孩子智力水平也不高……”,这些话不断地围绕在张学勇的耳边。但是,在他看来,这些农村孩子天真又朴实,聪明又热情。有时候他们犯了错,他也会批评——但都是在听完孩子的理由与解释后才作出的决定。因为张学勇知道,很多时候,教师常常会“以大人之心,度孩童之腹”,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评判孩子的行为,这显然是错误的。其实,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做事情的动机往往幼稚又单纯,一不小心就会被误解。所以,教师得小心,再小心地,呵护着。
张学勇爱码字,没事也写写诗,他希望孩子们也能感受到诗歌所带来的美妙意境。于是,他整理了100多首诗歌,分发到各个班级里,作为阅读资料,让孩子们闲暇的时候拿来读一读。他盘算着,孩子们如果在这6年里,能够读上一半,那么,在他们心里,就会埋下诗歌的种子。然而发下去不久,就有教师私下里有意见了:“背这些有什么用,又不考试!”诗歌诵读计划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张学勇有些失落,不过还好,许多孩子一直在坚持。现在,每天放学的路上,都会有嘹亮的诵诗声响起,听到他们琅琅的诵读声,张学勇也就知足了——因为他坚信,终有一天,会有更多的孩子爱上诗歌。
对于张学勇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师资匮乏,几位老教师身体又不好。虽然张学勇和其他老师一样,一直坚守在教学最前线,但他除了要上好自己的课以外,还要在其他教师临时有事的情况下,立刻顶上。每年开学初安排课程的时候,张学勇总是先征求老教师的意见,让他们先选课程,自己最后“拾空”。今年9月,是龙湾小学师资最困难的时候,学校教师数量减少到了5个,张学勇一个人包揽了一年级所有的课程,每天从早到晚,一天7节课,整整上了3个星期……但是最后,还是没能解决问题,于是只能让五六年级的学生暂时去兄弟学校借读。
当梦想照进现实
从文字中与张学勇相识相熟,对于他的印象却仅止于论坛。直到今年5月,素未谋面却神交已久的18个网友终于在本报组织的“新教师行动·走进杜郎口”中相见了。大伙儿别提多兴奋、激动了,刚报了名字就立刻热络地聊起了天儿。
说到与网友们的见面,张学勇兴致颇高。他说,当时在宾馆,一个30多岁的男子扯了自己一下问道:“你就是‘秋枫’吧?”他正纳闷,那人便说:“我是‘老杨同志’啊!”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一咧嘴,露出了洁白整齐的牙齿。“哦,我还以为‘老杨同志’是个小老头呢!你也不老嘛!”张学勇不好意思地笑了。“哈……”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来杜郎口中学考察的机会,张学勇十分珍惜,不仅仅是能够见到那些“熟悉”的好友们,而且,他知道,在这所学校,有自己一直追寻的梦想。两天多的时间,张学勇步履匆匆地在课堂穿行,不知疲倦地和网友讨论,用自己的眼睛去捕捉每一个细节,观察每一个角落。这次杜郎口之行,给了他极大的震撼。这里的课堂如此“热闹”,尤其是在与两名学生座谈之后,张学勇更是感叹这里的孩子,如此智慧与自信。
临来之前,张学勇也做了很多相关的功课,读了很多有关杜郎口中学的资料,看过一些评论,他担心,自己会像许多人一样,取不走真经。但是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的话,给张学勇吃了一个定心丸。他说,“学习杜郎口中学,不要光学表面上的形式,更要关注形式背后的东西。你不必砸掉讲台,不必死抠模式,也不必弄得到处都是黑板。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你只要尊重你的学生、相信你的学生就行了,大胆放手,把我们的孩子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改变自己,影响别人……”
张学勇一直牢记着崔其升的这段话。他没有砸掉讲台,也没有弄得满教室里都是黑板,但他经常和周围同事谈论杜郎口中学,向他们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慢慢地,他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变了,课堂也变了:布置的作业越来越少了,孩子们越来越爱上语文了;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少了,学生的笑容越来越多了;自己讲授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越来越高了……
张学勇逢人便说:“是崔其升改变了我。我知道,我不会做得像崔校长那样好,但我一定会改变自己,影响周围的朋友,让更多的孩子都能快乐地学习。”
就这样,年轻的张学勇思考着,实践着,成长着。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远,不管困难有多大,他都会走好脚下的每一步,续写着“村小”校长的梦想故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