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的“科学取向” □ 本报记者 康 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个问题在教育界历来争论不休,而语文这个看似最“艺术”的学科竟然也要走“科学”之路?让我们走进一所百年小学,看他们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全面开启科学取向的学科教学之路——

  

  刚刚过完春节,苏州市实验小学教师黄斐已经投入到紧张的“实验课”准备,“每做这样的‘实验课’,就像学生经历了一次次考试,遇到过无数次挑战,遭遇过很多次瓶颈……回忆起来,挣扎、痛苦、绞尽脑汁的经历都历历在目。可如今,回过头来,再看一路走过的足迹,真的惊喜地发现,我们不仅知道自己原来可以这样教,更知道为什么这样教。”黄斐说。

  黄斐所说的“实验课”指的是苏州市实验小学以“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载体,以“学习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为指导,全面开启的学校科学取向的学科教学之路的新尝试。

  教育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个问题在教育界历来争论不休,而语文这个看似最“艺术”的学科竟然也要走“科学”之路?

  对此,校长林红笑着解释:“我们不管这些争论,走科学取向的学科教学之路是我们对哲学经验取向的教学论和科学实证取向的教学论深入分析后作出的理性选择。它是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依据,结合建构主义来深入实施的。”

  苏州市实验小学于1905年成立,作为中国近代最早实施现代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示范性实验小学,对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探索持续了百年,至今仍旧没有停止。

  课,可以这样上

  2011年12月19日,记者现场聆听了《白杨》展示课,授课者正是学校副校长赵洪。

  《白杨》是苏州市实验小学“组合”的五年级“借物喻人”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芭蕉》和《雨荷》。通过第一篇《芭蕉》的学习,举一反一,由例到规,学生获得了什么是借物喻人的基本概念和规则,同时回顾学习《芭蕉》的过程,得出学习借物喻人文章的基本阅读程序:(1)品读描写物的语句,体会物的特点;(2)了解作者将物比作谁或哪类人;(3)人与物相联系,体会人物的特点或精神品质。这个阅读程序,既是老师教的程序,更是学生学的程序。这个阶段是习得阶段。

  学习第二篇《雨荷》时,学生尝试运用借物喻人的概念和规则判断此文是否为借物喻人,同时运用借物喻人文章的阅读程序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借物喻人的。这个阶段是转化阶段。

  今天教学的《白杨》一课是借物喻人单元的第三课。赵洪重点展示了品读课文阶段。学生按照“借物喻人”阅读程序的三个过程品读,老师也是按照这个过程引导学生反馈交流。这个阶段是应用迁移阶段。

  以上教学,完全符合课题组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皮连生在其所著《智育心理学》中提出来的“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过程模型:引起注意,告知目标——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呈现有组织的信息——阐明新旧知识关系,促进理解——引起学生的反应,提供反馈与纠正——提供技能运用的情境,促进迁移。“六步三段”模式把“教什么”(语文规律性知识)、“怎么教”(从例子到规律性知识,又从规律性知识指导实践)和“教得怎么样”(通过在新情境中运用规律性知识进行评价)统一起来了。

  这堂看似平凡、普通的课,背后蕴藏的是科学的心理学理论。

  2011年11月11日~12日,是学校第八轮实验课展示的日子,此次的研究主题是“写人单元教学研究”。

  之前,相关负责教师会把《马背上的小红军》、《小珊迪》、《修鞋姑娘》等几篇写人课文的教学设计发给学校每位语文教师,并要求各位语文教师打印出来,事先学习,带着思考听课。

  11月11日上午,实验课展示活动开始,连续4节课共5个课时。下午,分组评课:先逐节评课,人人发言,然后重点评一节课,并形成初步的评课文稿。第二天,各组正副组长以及评课代表集中交流评课意见,理论与实践专家分别点评,总结得失,并对下一阶段的研究作出部署。经过这样的研究,教师明确了写人文章的篇章结构图式,以及如何将蕴含在写人文章中的规律性知识教给学生的基本策略。

  “写人单元”如此、“动物单元”如此,“植物单元”亦如此。

  “其实,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常见的有4类文体:叙事、写人、写景、状物。每种体裁都有它的显著特征,因此就有了以下4种文体图式,它可以作为学生初读课文的重要抓手。”林红介绍说,在总课题“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下,学校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研究子课题,按照语文教学特点收集、汇总、分析学生学习方法,提炼相关的学习图式。

  “图式”,一个听起来似乎非常玄妙、模糊的词语,但在苏州市实验小学,却是毫无疑问的流行语,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之为一种学科教学规律性的东西。

  “正是参照国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苏教版、韵语实验版语文教材中蕴含的能力目标以及教师长期积累的经验,我们发现,小学语文学科主要有以下两类规律性知识适宜于图式表征:其一是文本结构图式,它可以分为句子结构图式、段落结构图式、文体与篇章结构图式。上面所说的4种文体图式,就属于文体篇章结构图示。”林红说,“其二是阅读图式,它可以分为教与学两方面的程序性图式。在‘教’的程序方面,我校教师已经开发出的主要有:五步识字程序、学生独立阅读一篇课文的基本程序。”(下转2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