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内外(1)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教育,学生为本。“以生为本”体现在教育教学中,就是“学生主体”、“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亟需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汲取更为有力的文化支撑,从而体现学生自觉、自动、自发的“主体地位”。这个文化系统是基于课改文化生发出的校园文化、宿舍文化、走廊文化、墙壁文化、课堂文化、班级文化、小组文化、活动文化,等等。《学校·班级·小组文化巡展》栏目将呈现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呈现出的学校外显文化。二是作为文化携带者的主体,学生真实的行为表现和生动的情境故事。通过优秀案例的展示,本刊将逐渐把课改文化渗透到新学校当中,只有当学校文化转变为个体行为方式的时候,学校才是真的有文化。本栏目长期征稿,投稿邮箱:kegaizhoukan@163.com

  本期出镜学校:北京市昌平区长陵学校

  展示平台

  学校为师生搭建了18个平台,使每一位教师能在课改的道路上展示自我的才华与智慧,使每一名学生能在学习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学楼大厅内有电子屏宣传平台、课堂教学反思平台、班级诊断平台、课堂教学评估系统平台等。课堂教学反思平台成为学校高效课堂改革的论坛,教师们每上一节课都会对课堂改革的得与失进行反思,教师们相互交流、借鉴,教学处及时反馈。学校多年来坚持全员德育,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包班组的教师及学校各处室每周会对班级进行评价,诊断班级一周的情况。

  主编点评:展示平台在这里更多起到反思的作用。表面上的教师展示,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学生的学。反思、诊断、反馈,教师的成长引领课堂的提高,一堂好课和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状态,受益者终将是学生。学生展示的内涵是自我发现与自我提升的过程,当反思成为文化,便给成长注入了自我修复的能力。

  “竹意园”图书

  学校为方便学生阅读,提高农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楼道中设置了许多图书角,把图书馆搬到楼道里,让书籍与学生亲密接触,学生课间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也可以把自己的书籍放到这里供大家选读。“竹意园”就是图书角中最为特色的一角,在这里,学生既可以观赏窗外乡野风景,又可以悉心阅读中外名著,还可以交流思想、畅想人生。

  主编点评:有学习发生的地方就是课堂,有阅读人群的地方就是“阅览室”,谁说看书一定得在教室里正襟危坐?当教育打破了传统定式,就意味着学校文化的活性开始发挥作用。

  黑板长廊

  教学楼外整齐排列的黑板文化长廊是学生们一方独特的学习园地,被誉为“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黑板是学生用来表达学习成果的平台,是建立自我反馈和知识训练及巩固的阵地,是产生自信、增强学习能力的“神板”。它们有3个作用:第一,通过黑板上的展示,学生基本上能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批改,做到了学习的及时反馈、知识的及时强化和巩固;第二,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写到黑板上,起到了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作用,因而也就拓宽了学生彼此的知识面;第三,给学生提供了锻炼写字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主编点评:在长陵学校,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室的代名词,学校处处都是他们的课堂,这一举措的用意,不仅是学习地点发生了变化,而是多一块黑板就多了一个学生表达、展示、锻炼的机会和舞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