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成为内在需求 ——佳木斯光复小学的教师成长之路 □ 本报记者 翟晋玉 刘汶莉 □ 姜 彬
培训:教师发展的阶梯
黑龙江省佳木斯光复小学教师苑文丽是一位“80后”,尽管非常年轻,她却已经在同行中小有名气。然而她的成长历程并不神秘,和很多人一样“刚毕业时就像一张白纸”,对实际的教育教学几乎完全不懂。
苑文丽对记者说,她是经过学校的教师培训一步步走上来的,培训对她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让她养成了思考和钻研问题的习惯:晚上下班后大家还经常研究学习,哪怕是晚上9点想起一个教学问题,仍然会立即给同事打电话讨论,“那个地方可以怎样处理……”正是这种在培训中养成的思考和钻研的习惯,让她一步步成长起来,成为一位优秀的年轻教师。
在光复小学,有不少教师和苑文丽有相似的经历。
光复小学校长嵇鸿有一个目标:把学校办成教师的人才学院。2007年,光复小学实施了“教师发展阶梯工程”——青蓝工程、培优工程、优师工程和名师工程。这项工程使每位教师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通过每年200学时的培训获得专业发展,从经验型教师走向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
“明确的目标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教师不断进步的阶梯。”嵇鸿说,在每一年度开始,学校都要求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发展目标,放在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的首页,并由学校领导协同完成。“每个年末,教师成长档案袋中厚厚的材料就成了教师成长的足迹和见证。”
为了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帮助教师设立一步步的成长目标和阶梯,并对教师进行愿景激励。学校将教师的个人愿景和学校的愿景整合在一起,将学校的工作目标分散到教师中去,和教师的工作目标整合起来,同时帮助教师修订自己的目标,让每个教师每年都有切合自己的工作和发展的目标,一步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
这些举措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发展,提高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消减了原来普遍存在的“高原现象”和职业倦怠。甚至一些老教师也发出了“我得快点跑,要么就被年轻教师落下了”的感叹,他们在培训中感到了压力,开始了新的学习和提升。
“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有人说“培训是最大的福利”。青年教师王盛青对这句话感同身受。她告诉记者,学校为教师提供各种资源和机会,聘请专家为教师作讲座,让教师站得高,看得远,在更高层面进行教育教学。
“越参加高层次的培训,就越感觉自己的底蕴不够,这激励我比以前更爱学习,也更有动力和方向。”王盛青说,她学会了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现在已经养成每天晚上看书的习惯,对自己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今年纪轻轻的王盛青正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成为佳木斯的名师,先后在黑龙江省语文素养大赛中夺冠,并作为省里唯一选手代表,参加全国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并获得一等奖。
学校还对教师进行心理培训,2006年全校近100位教师获得“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副校长韩丽英说,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引领者,还应该是学生的心理陪护者,帮助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2010年6月,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卓越教师情商领导力”的心理团体辅导,教师们在游戏中感悟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凝聚力,并把这种团队游戏辅导的方式用在学生身上,开展“关于小学生团体心理游戏内容与实践的研究”。
为了进一步激励教师成长,学校还开展各种能力竞赛,表彰竞赛中成绩突出的团队和教师,促进教师的学习与提高。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面向全校的大型赛课活动。所有教师都是这些活动的参与者,并充当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的双重角色,通过备课、上课、磨课、评课等活动,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提高成为一种渴求,不仅让不同层次的教师有所提升,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集体凝聚力。”嵇鸿说,教师的“智慧得到启迪,潜能得到开发,生命得到壮大”。近几年,光复小学的教师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教师素养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教中研,研中教”
“只教学不研究是浮浅的,只研究不教学是空洞的。教研工作是任何一所学校都不能忽视的。”嵇鸿说,光复小学的教师培训注重让教师在“教中研,研中教”。
学校每周一下午4点至5点为集体教研时间。全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每次研讨事先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将大家的思考凝聚在一点,每一位教师有备而来,相互交换意见,讨论研究。
同时,学校的中层领导要深入到自己的责任区,与教师一同教研,让教师们感到有“主心骨”,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无形的压力。嵇鸿说:“这样相互促进,整个学校内没有不思考教学的人,教学研究把每一个人带到了高效、理性的工作状态下。”
光复小学把科研引领看作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的基础。学校承担了多项省、市级重大课题,每个课题有具体负责人,做到人员落实,研究落实,使课题研究全面开花,形成全校“人人参与课项研究,个个有主攻方向”的局面。“每个课题学校都严格按照科研的程序去做,以此增强教师的课题研究的规范意识和实效意识,重视研究案例的积累,真正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嵇鸿说。
学校每两周还举行一次“教师沙龙”。“教师沙龙”集交流信息、探讨课题、拓展思路、沟通感情、相互学习于一体,为教师提供个性展示与提升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参加,受到了教师的普遍欢迎,帮助和引领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营造激励机制和良好环境
当下很多教师抱怨教师培训低效甚至无效。李阳丹老师告诉记者,以往很多培训教师很少有收获和快乐。他们在学校的培训中却不仅收获很多,而且感到很愉快。
教师的愉快成长得益于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光复小学,大家总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自己的努力,还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把事情做好。”李阳丹说,他们同事之间的感情非常好,因为他们都是从困难中走过来的。谁最需要成长,就让谁参加比赛,大家鼓励他帮助他支持他,这让很多年轻教师更加自信了。
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多老师已经超越了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界限。在课后或下班后,乃至回到家里,他们还经常继续在网上研讨问题,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
很多人觉得教师平常就很辛苦,这样家校不分地工作,教师能受得了吗?
然而,王盛青对记者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光复小学的教师很快乐。“做你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觉得累,而是觉得很充实。因为可以获得心灵的成长,思想上的提升让人感觉最充实,而不是日常的忙忙碌碌。忙要忙对了,不能瞎忙。要做蜜蜂,不要做蚊子。”
在王盛青看来,教师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因为学校不是靠制度强迫教师学习,而是营造了一种激励机制和良好的环境。
“我们学校积极为教师创设一种宽松的学术氛围,保护尊重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心,充分肯定和承认教师的研究成果,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嵇鸿说,“这让教师自发地快乐地学习,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
“外人看着辛苦,我们却自得其乐。”苑文丽对记者说,“有我们这样的集体,才有这样的文化。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大家一起才能走得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