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呼唤质量 □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虞永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虞永平视点:

  ① “入园难”、“入园贵”这两大问题的确是影响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同时关注学前教育中存在的第三个问题——“质量低”。

  ②让幼儿挤进现有的幼儿园,挤进现有的教室,那不是真正解决“入园难”;单纯降低收费也不能真正解决“入园贵”。必须避免以牺牲质量换取入园率为代价,要努力实现由质量的提供,保障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

  ③ 发展学前教育必须质量与数量并重。当前,确保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是要确保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的全面落实,确保幼儿园空间、教师、班级人数、课程等全面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

  学前教育质量低的主要表现

  “小学化”是学前教育质量低的典型表现

  “小学化”的实质是幼儿园教育没有真正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没有真正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幼儿园教育不是真正从幼儿的需要、兴趣和可能出发,幼儿园教育超越了幼儿的发展实际,一味向小学靠拢甚至用小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来教育幼儿。

  “小学化”的表现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所谓显性的表现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与小学老师无异,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与小学生无异。最经典的行为就是幼儿端坐静听,老师始终处于讲解的状态。这种“小学化”的典型现象不仅存在,而且在一些学前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还尤为严重。尤其是在一些幼儿园师资奇缺的地方,聘用了没有专业资质的人员担任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或者是一些中小学富余或聘余的教师转岗进人幼儿园,而相关的专业培训却没有跟上,这种典型的“小学化”现象往往就很难避免。另外,在一些学前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地方,虽然教师专业合格。但由于班级规模过大,如有些班级达到50人到70人,甚至更多,那也必然导致“小学化”现象。

  普遍的“特长”教育和铺天盖地的“兴趣班”是幼儿园教育质量低下的另一表现

  学前教育首先应该关注儿童的需要还是成人的需要,这是学前教育的一个价值立场问题。目前所谓的“兴趣班”、“特长班”往往是成人主宰儿童的具体表现形式,那些幼儿园根本教不了的所谓“兴趣”和“特长”,很可能对绝大部分幼儿来说本来就是没有必要学习的东西。那些在吆喝“兴趣班”、“特长班”的人往往是商业利益至上的人,当一个领域里外行在其中呼风唤雨的时候,说明这个领域的科学准则有待提高,这个领域的质量有待提高。学前教育目前就是这样一个领域。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远离儿童的生活,这是学前教育质量偏低的最主要的问题

  学前教育远离儿童的生活往往会导致“小学化”,更会使儿童的学习缺乏趣味。如若儿童不是以适合他们身心特点的方式来学习,那么这样的学习只是外在的要求和任务,而不是自己生活的过程和内容,他们无法真正专注地投入到当前的活动中去。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活动只有承受的感觉而没有享受的感觉。在幼儿园中,我们经常看到,儿童常常把学习和游戏看作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他们经常期待游戏时间的到来。这是学前教育失败的表现。

  

  学前教育质量低的主要原因

  对理论的曲解和夸大

  从神经突出的修剪、突出联系的建立、关键期等大脑发展的相关理论,到越早教育越有效的主张,甚至认为到幼儿园教就晚了的蛊惑人心的口号,以及“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论调,都是源于对有关儿童发展的理论的曲解、误读或过度发挥。在有关脑科学和教育之间其中还有很多的沟壑,还有很多需要做的研究,但是这两者之间经常被简单化地联系起来了,甚至还引导出很多并无证据的教育要领或策略。因此,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是解决当前学前教育质量问题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把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融入公众的基本素质结构之中。

  对儿童生活本质的不解和曲解

  什么是儿童的生活?它是儿童由其生命成长的内在需求驱动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因此,生活不是别人的,而是儿童自己的;生活不是外在力量驱赶的,而是内在力量引导的。维护儿童的童年生活,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使命。游戏、主动探究、交往、合作、分享,等等,都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儿童有权享受自己的生活,计划自己的生活,反思和改进自己的生活。然而,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儿童的生活过于整齐划一,无法呈现斑斓的色彩。儿童是在成人划定的空间和时间点上过成人要求的生活,儿童生命成长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能理解幼儿生活的特殊性,就很难与幼儿共同生活,就很难把与幼儿互动当作师生共同的生活,就很难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延绵生活的逻辑,展现生活的情趣。

  教师素质比较低

  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合格教师的缺乏是造成教师队伍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而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教师培训机制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则是影响教师队伍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近些年来,幼儿园师资培养机构的生源不尽如人意,是不争的事实,培养机构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跟不上学前教育实践的需要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师范教育机构的教师只研究课本不研究实践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地方教师的培训没有制度化,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并非真正适合教师的需要,教师培训的质量缺乏衡量的标尺。诸如此类的问题,无疑都成为了教师素质提高的一道道障碍。

  解决学前教育质量低的几条途径

  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切实改善学前教育的条件

  要加强对幼儿园建设的规划,切忌以“塞入策略”替代建设规划。当前尤其要防止由于要解决“入园难”问题而使办园条件恶化的现象。比如,由于入园压力大,政府容忍、默认非注册园的存在,降低了对非注册园打击的力度,或者降低幼儿园注册的门槛,使幼儿园卫生、安全水准下降,给幼儿的身心安全带来隐患。用幼儿身心安全隐患换入园率的做法是不足取的,事实上,这也没有真正解决“入园难”问题。第二类是由于生源过多,没有足够的幼儿园和班级。政府容忍、默许甚至鼓励幼儿园扩大班级的幼儿规模,有些幼儿园班级人数比国家标准高出了30%甚至更多。表面上看解决了幼儿入园问题,其实难以掩盖事实上存在的“入园难”问题。班级人数的增加,使幼儿的人均资源降低了,班级的安全隐患增加了,班级活动不得不进行更多的控制,不得不以集体教学形式为主,幼儿个体的需要、兴趣难以得到满足。

  加强对教师地位、待遇和专业发展的关注

  幼儿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这就需要确保幼儿教师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确保教师的地位提高、待遇合理、专业发展有机会和有要求。政府要规定幼儿园教师的最低工资,要积极努力使幼儿园教师的收入和付出相对应。坚持按标准配备教师。如前所述,以扩大班级规模的方式来解决“入园难”问题,不但没有真正解决“入园难”,还增加了班级的安全隐患,加大了教师的压力,教育质量也必然随之下降。

  加强以维护“幸福童年”为核心的公众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塑造

  幸福的童年意味着快乐、充实和具有适度挑战。幸福童年观要求成人切实体认儿童的独特性,儿童的优先性,儿童的不可侵犯性和儿童利益的最大化。儿童教育资源的不足和质量偏低是影响幸福童年的主要因素,这个因素与政府决策直接相关。因此,幸福童年的理念应该融入政府决策者的意识,使政府的儿童教育政策更好地反映儿童的现实需要,更好地维护儿童的天性。同时,家长的育儿意识,家长所拥有的观念,也是影响童年生活的主要力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