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田欣(左二)和学生在一起

      担任班主任的18年里发生过很多事,田欣记忆犹新的依然是背着行囊到学校报到的那一天。公交车窗外的楼房越来越矮,道路越来越颠簸,心情也渐渐低沉。

    然而,走进乡村学校洁净的平房校园,四周绿树环绕。几个学生正围着一位老师讨论着什么,这一幕宁静、和谐、神圣。田欣感觉到内心里有了一种莫名的感动,所有的怀疑一扫而空。

    打造幸福班集体

    很早以前,田欣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国家的国民、一个城市的市民都有幸福指数的高低,那么班级里的学生天天在集体中生活,孩子在这个群体中的幸福指数重不重要?

    2010年,一次赴浙江丽水参加的教育思想研讨会,让她终于找到了答案。著名教师李镇西的教育理念——“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真正地打动了她。

    “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得不开心,不能感受到幸福和成就感,又哪来的学习动力”,田欣说,“我感觉这就是我一直寻找的教育理念,从此坚定了我的幸福教育观。”

    田欣和班里的孩子们确定了班级目标:打造幸福班集体,“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也成了她所带班级的班训。

    换一种眼光看学生,田欣发现,那个学习总是提不起劲的男生竟然能烧得一手好菜;那个总有小主意的女生,一旦沉下心来学习竟然拥有那么强的学习潜力。

    从此,为班级洗窗帘的同学,主动分担值日工作的同学,陪伙伴去就医的同学,悄悄地把垃圾桶洗得干干净净的同学,精心照顾班级小鱼的同学等等,都成为让大家感到幸福的人。

    营造班级“家”文化

    田欣当班主任的班级里,总会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活动:找寻幸福——寻找和感受身边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人和事。每天的班长报告,每天的放学小结,每周的记事反馈,田欣都鼓励和提醒孩子们多关注出现在身边的幸福,有机会就和大家分享让自己感动的哪怕细微的事情。

    以往严格统计的班级量化考评制度渐渐淡出了班级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一起协商制定的班级公约。随着做班主任的时间越来越长,田欣对学生的管理似乎越来越松了,班级紧张的气氛没有了,而她自己以前当班主任因为害怕学生出问题而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了下来。

    田欣的幸福教育理念体现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基本理念是班级“家”文化。给学生一个拥有兄弟姐妹的大家庭,用爱家的理念建设班集体,和学生一起做好“家中人”、管好“家中”事,从而树立良好的“家风”。

    为了培养孩子们在班级里有家的意识,她给学生们写一位“老班”的家书。从开学初的期望和祝福、阶段性的鼓励和提醒到毕业时叮咛和嘱咐,字里行间是“老班”和学生厚重的情谊。

    每个学期开学的前两周,班里都要给“家”做精心的妆点。《相亲相爱一家人》是全班笑脸墙上的主题,也是班歌。装框悬挂起新拍的全家福,旁边写上班级心愿:相聚三年,幸福一生。 

    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田欣给班级大家庭制定了一些特殊的班规,简称1234工程。“1”,每一位学生讲一个让自己感动的故事;“2”,每周写两篇日记;“3”,书写三个自我;“4”,写4封信寄给最亲近的人(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和老人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建立了一系列得到大家尊重的制度。例如:值日班长报告制度,记录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人和事;每周的班委例会制;课堂学习反馈制;仪容仪表的互查和自查制度等。

    “只有‘生’动才能生动,学生需要在活动中成长。”田欣为班里的孩子们设计了很多意蕴深刻的主题活动:爱心储蓄让孩子们学会感恩懂得去爱,中秋自助餐会让学生获得生活的技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快乐,万圣节上,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西方文化和习俗。

    田欣说,“不能一味地为了所谓的班级得分而捆绑了孩子们的自由天性,如果我的所有学生在班集体中能够快乐的学习,走出学校也懂得并学会快乐地生活,我的心愿足矣。” (晓 璐)

    [人物简介] 

    田欣,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初中英语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18年。曾获得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一等奖、特等奖,朝阳区“十佳班主任”,朝阳区“阳光杯”优秀班主任;2014年3月建立朝阳区“田欣班主任工作室”。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