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门“自觉”的艺术
■程振理
自觉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的旨归是培养受教育个体的心智自觉,即引导受教育者唤醒自我的内在心性与智能,最终达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正如布鲁纳所说:“教育要在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帮助他们获得最好的心智发展。”蒙特梭利也说:“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个体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和完善。”
教育之于“心智自觉”的培养,应该是“启发”“牵引”“唤醒”“促进”,即给受教育者提供逼真自然的学习情境,通过科学有效的策略引导,促使受教育个体“自能感觉、自会察觉、自主品觉、自行悟觉、自可醒觉”,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最终达到学习者个体的自我发展与完善。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苏格拉底的策略则是,“唤醒个体的潜在力,促使其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
“心智自觉”的发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知自觉,二是思想自觉,三是行动自觉。正是基于这三个方面“自觉”的交互作用,成长个体得以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常识等去亲历、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去顿悟、去生成,从而完成自我认知与反思、自我发现与改造、自我发展与完善。
以此观之,教育培养“心智自觉”,就是要求教育者充分运用环境资源、学习交流、生活交际、心理干预、职业规划、深度自省等多元方式,“启发”“牵引”“唤醒”“促进”受教育个体,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自觉运用学习对象蕴涵的心性和智能因素,通过自主建构和价值引领,使自身的心性结构和智能结构得以完善,从而促进自身文化人格的建立和思维品格的发展。
第斯多惠说:“教育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其实就是“唤醒”个体的“自觉”。除了要精心营造有利于个体自觉吸纳与内化的教育资源环境,还要关注学习者个体“生存本能的自觉、主观能动的自觉、唤醒自在的自觉、生命醒悟的自觉、精神独立的自觉”,通过“观察自觉、阅读自觉、体验自觉、思想自觉、顿悟自觉”等途径,培养受教育个体“入境感知、切己体悟、自省迁拔”等“自觉”的意识与能力。
教育是一门“自觉”的艺术。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教育以培养人类生命个体的“心智自觉”为旨归,“心智自觉”是可以修炼的,科学而本真的教育,应该让生命还原“自觉”,让生命“自觉”前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泗洪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