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如何迈向2030年——解读日本《第三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
2018年3月,日本出台面向2030年社会的《第三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就今后5年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政策的目标以及措施作出了具体说明,其放眼全球的国际视野、对未来超智能化社会的预测、对数据数值的高度关注等,值得我们细细品究。 根据2006年修改后的《教育基本法》相关规定,日本政府于2008年7月出台了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振兴基本计划。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以5年为一期,在计划实施期间进行定期的政策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在教育发展规划中,日本政府重新确立了“教育立国”理念,提出全社会齐心协力促进教育振兴。 2018年3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结束之际,及时总结成果,同时展望2030年以后社会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今后日本教育需要解决的课题,制定出台了《第三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以下简称“三期计划”),其开展落实时间为2018年至2022年。三期计划对2030年社会进行大胆预测,提出了“超智能社会”这一全新概念,即人类社会发展将在狩猎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进入“超智能社会”——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均能享受到重要信息和服务。 日本教育政策走向哪里——最大限度拓展人的可能 如何让每一名儿童和学生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中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在未来的超智能社会中不断开拓创新并度过丰富多彩的“百岁人生”?作为日本教育顶层规划的三期计划提出,以“自立”“协作”“创造”作为日本教育发展向前的基本方向,并力争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理想式融合发展。个人维度方面,培养能够自主思考、协作他人并创造新价值的自立型人才;社会维度方面,构建每一个人均能活跃发展、度过安稳并丰富人生的社会,进而为地区、国家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最大限度地拓展每一个人终身所有阶段的“可能性”与“机会”是今后日本教育政策的核心所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三期计划提出了五大基本方针、21项教育政策目标及相应的监测指标、参考指标和关键措施,形成了“方针—目标—指标—措施”的逻辑顺序。 “培养学生带着梦想与志向不断挑战未知可能性的能力”下设6项目标:培养学生扎实的学力;丰富的心灵;健康的体魄;培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社会自立、职业自立的能力和态度;提升家庭与地域的教育力量,推进学校与家庭、当地社会之间的协同合作。 “培养学生引领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多样化能力”下设3项目标:培养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国际化人才;通过研究生院教育改革培养引领创新的人才;培养体育、文化等多领域人才。 “构建活力四射、丰富多彩的终身学习环境”下设4项目标:人活百岁的“百岁人生”时代下推进终身学习;推进有关改善人们生活、实现社会持续发展的学习;推进社会人士的再学习、再深造,使其在生涯的各阶段均能掌握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推进残障人士的终身学习。 “构建人人推动社会发展的完备的学习保障机制”下设2项目标:解决家庭经济状况、学生所处地理条件等带来的教育问题;基于多样化需求提供相应的教育机会。 “为推进教育政策奠定基础”下设6项目标:面向新时代教育、构建可持续的学校指导机制;为高效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构建安全、安心且高质量的教育研究环境;确保学生安全;改革高等教育体系、强化教育研究基础;推进日本型教育的海外输出、提升日本教育国际化水平。 鼓励留学、重视幼教、聚焦课堂——系列监测指标保障落实 三期计划不仅制定了教育政策的成果目标,而且还明确提出了可用于评价的监测指标和参考指标,使得政策理念在实施和评估的层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日本政府对于未来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具体构想。 例如,“培养学生扎实的学力”目标下的监测指标是在PISA等国际测试中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PISA2015结果显示,日本学生的数学平均分为532分,排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有成员国的第一位;科学平均分为538分,排名第一;阅读平均分为516分,排名第六。该目标下的参考指标为PISA测试中成绩在5级以上的高分段学生比例是否增加,同时成绩不满2级的低分段学生比例是否减少,PISA2015中日本达到5级以上的高分段学生比例分别为数学20.3%、科学15.3%、阅读10.8%,而不满2级的低分段学生比例分别为数学10.7%、科学9.6%、阅读12.8%。 “培养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国际化人才”目标下的监测指标包括:英语能力在初中毕业时达到CEFR(欧洲语言共同框架,是一种在欧洲及其他国家用于描述外语学习者进步程度的标准体系,从低到高分为6个等级A1、A2、B1、B2、C1、C2)的A1以上水平、高中毕业时达到CEFR的A2以上水平的初中生、高中生比例占据总体学生比例的50%以上;日本高中生的海外留学生人数达到6万人;鼓励日本学生赴海外短期留学,高等教育阶段日本海外留学生总数达到12万人;继续推进实现外国留学生人数突破30万人的目标,将外国留学生在日本国内的就业率提升至50%。 为了实现“培养学生扎实的学力”目标,日本政府提出的措施包括提高幼师待遇、导入幼儿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在全国各地设置用以开展调查研究与幼师培训的“幼儿教育中心”等,综合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稳步落实新一期学习指导要领,将课程管理与主体型、对话型深度学习视角融入一线课堂;持续开展一年一度的“全国学力学习状况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加以分析和灵活运用;引入“高中生学业基础评定制度”,对满足文部科学省相关条件的民间考试加以认定,推进多样化评价,不断推进高中教育改革;通过开展相邻学校教育阶段学生间与教师间交流,例如小学生与初中生的交流、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共同研修,推进教师资格证在相邻教育阶段的兼容有效,落实高中与大学衔接改革等措施,实现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间的顺利衔接。 为了实现“培养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国际化人才”目标,日本政府今后重点推进的措施包括: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强化外语教育;向致力于提升国际化水平的高中、高等专门学校(日本高等教育机构的一种,以国立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工业、商船、电波等专业教育,致力于培养职业所需的必要能力)、大学等提供援助,重点推广普及国际通用课程、让更多日本学生获得国际认可的大学入学资格;通过减免留学费用、广泛宣传留学信息、积极获取留学经验人员的协作等措施,鼓励更多日本高中生和大学生赴海外留学;为吸引更多的优秀外国学生留学日本,完善留学生奖学金制度、构建更具国际通用性质的教育教学环境,为留学生毕业后的留日工作提供积极援助等。 计划有亮点、有特色——迈向2030年的顶层规划 日本政府出台的《第三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在日本各界引发了诸多反响,日本舆论称三期计划是日本教育更为强劲地迈向2030年社会的顶层规划。围绕三期计划的亮点与特色,有如下总结—— 关注基于客观依据的政策推进。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名誉研究员菱村幸彦表示,基于客观依据稳步推进教育政策可谓第三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的一大亮点,原文报告中展示了日本教育发展向前的五大基本方针、21项政策目标,制定了每一项政策目标下更为具体的监测指标和参考指标,并且在报告附件中添加了政策推进的“逻辑图”,将政策目标、具体措施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可视化呈现,形成了“投入-结果-成果”的逻辑图,可谓一目了然。 关注难以“数值化”的教育成果与问题。三期计划强调,与其他政策领域相比,教育政策的成果显现需要更久的时间历练,同时家庭环境等复杂要素对于教育成果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因此很难建立起政策与成果之间的因果联系。但也恰恰因为这一特性,三期计划指出需要强化研究人员、大学以及研究机构等多样化主体间的交流协作,不仅要广泛收集数值化的数据和调查结果,更要关注到诸如学生存在的问题、家长及社区的意向、真实案例、以往成就等很难进行数值化的宝贵资料,从而综合并立体思考教育政策应当推进的方向。 严抓政策推进中的PDCA循环。三期计划中的许多评价指标都是用具体数据来规定,便于进行客观评估,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但另一方面,这种数据规定是否具备很强的专业性,是否联系实际状况并能真正引领教育教学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未知数。正因为如此,三期计划强调政策推进中遵守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重要性,要求在计划颁布落实后的第2-3年内开展评估调查,及时梳理成果、发现问题,并结合实际状况与未来形势作出灵活调整。 “缺钱”难题有待破解——倡导全社会为教育捐款 尽管三期计划的顶层设计十分美好,但在今后的落实推进中,财源确保或将成为一大牵制因素。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相关调查,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政府对于教育的财政支出逐年降低,2014年教育支出仅占GDP的3.5%,远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各国平均值的5.3%;日本政府对每一名学生自早期教育至高等教育全部阶段的公共财政支出额为8747美元,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平均值的9425美元。与此同时,日本家庭与学生的教育自费负担较重,根据2013年数据显示,日本大学生自费负担比率高达58.5%,远远超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平均值的21.8%。针对这一现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局明确指出:“在各国都在谋求增加教育预算的背景下,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如何确保在教育上的战略性投资将是日本面临的重大课题”。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