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新生入园焦虑攻略 □ 李桂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按:9月,幼儿园又将迎来一批新的小朋友,伴随而来的,“入园焦虑”在各大种报刊出现的频率也开始高了起来。如何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需要家长用平和的心态与幼儿园一起协作,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期。

 

 9月1日,对于不少孩子都是欢天喜地的日子,因为又能重回久违的幼儿园,重新见到昔日的小伙伴了。可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家长和幼儿园却要拿出十二分的心力准备迎接一场无硝烟的战斗了。

 入园第一天,大门口常常会上演如下场景:一边是揪着父母衣服、抱着父母脖子不松手甚至嚎啕大哭的孩子,一边是满脸无奈、束手无策的家长。在家长好言相劝、威逼利诱下,孩子好不容易刚进门,又一下变了脸,拉着父母往外走。进入班级,扑面而来的更是一阵阵此起彼伏的哭潮。之后的一个月里,还将面临哭闹、进餐困难、难以午休、排泄失禁、拒绝活动、情绪不稳、过度黏人、攻击同伴、沮丧少话等九大现象,一般至少要持续几周,个别甚至长达数月之久。这种情况,是幼儿成长阶段的“第二次断奶”,在心理学上叫作“入园分离性焦虑”。

 入园焦虑的出现是正常的反应,大多数幼儿都能自然而然地顺利度过这一关,但是如果持续时间过长,情绪波动太大,就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会干扰幼儿园的正常教学和生活。如何尽快脱离“入园焦虑”,无论对孩子、家长,或者是老师们都是一种考验。

 ■分离焦虑的症状表现

 —般新生入园后表现分为以下类型:适应良好型、哭闹型、盯人型、压抑型、攻击型。

 适应良好型的孩子入园后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哭不闹,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活动,还能安慰哭闹的孩子,偶尔也会向教师寻求身体接触。

 哭闹型的孩子第一反应表现为抱着家人大声哭闹,不肯松手,当老师接过来抱时,拒绝、挣扎。这类孩子最容易产生退缩情绪,一定要坚持接送。

 盯人型的孩子缺乏安全感,表现出严重的依赖,如从依恋某位教师,到依恋某个同伴、依恋自带玩具等。

 压抑型的孩子来园后抽泣,不说话,拒绝与大家玩,咬指甲,拒食等。常常还会出现生理反应,如便秘、尿频、睡觉惊厥等。

 攻击型的孩子独占欲望强,以自我为中心,脾气比较大,常常在争抢玩具中出现咬人或者打人动作。也有个别儿童会出现自虐情况,如边哭边用头撞门、撞墙等。

 ■幼儿园做好家长和孩子的坚强后盾

 在家长做好自身的心理、物质准备的同时,幼儿园也要重视对软件、硬件的调整配备。可以通过亲子活动、幼儿活动照片、录像等途径消除孩子和家长的焦虑。

 攻略一——知人知音法

 幼儿园要提前派教师进行家访,发放新生调查表,父母认真填写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家庭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的类型等等,以便为孩子入园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家长不妨告诉老师孩子的乳名,老师呼唤着孩子的乳名与他们交谈、玩耍,建立第一次积极的感情印象。同时,召开家长会议,指导家长采取正确有效的教育行为,稳定幼儿情绪,降低焦虑程度。

 攻略二——情感转移法

 在新生班级环境的创设中,以“柔软”、“有趣”、“类家”为主题。给孩子提供棉布类、织品类柔软性能玩具,让孩子在拥抱这些柔软的、舒适的物品的过程中,感受温暖。而生动可爱、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主题墙,上面可以贴“合家欢”照片,力求突出“家庭”所特有的亲和力,让幼儿从中获得类似“家”一样的安全感,降低其焦虑程度。

 攻略三——梯度入园

 刚开始可以要求家长在早上8点将孩子送到幼儿园,11点左右接走,孩子在园时间约3个小时,不安排孩子在园午餐及午睡。孩子稍稍适应以后增加在园进餐的环节。午餐后,家长把孩子接回家。如果发现孩子进餐情况不理想或不能在园进餐,可以继续在家进餐。两三周后,再增加两个小时的午睡时间,最后过渡到全天入园。

 攻略四——入园“黄金周”

 新生入园第一周是最重要的,孩子的情绪波动最大,孩子的入园分离焦虑会在这一周里集中表现。如哭闹想家、头痛、肚痛、尿频等,一回家症状马上消失。对处在“黄金周”里的孩子,幼儿园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他们,教师要提前记住每个幼儿的乳名,直呼孩子的乳名。准备各种新颖漂亮的小奖品、小标志,准备丰富的玩具、有趣的游戏、优秀的动画片……对入园焦虑现象严重的幼儿,采取容许家长进行半天陪读的形式,缓解入园焦虑。

 攻略五——缓兵之计

 孩子初入园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带着家庭的一些生活习惯。刚开始,先适当放宽“政策”,允许孩子带一件喜欢的玩具或图书来园。中午抱着小手绢、拉着小毛巾睡觉等,以帮助孩子逐步克服分离焦虑。

 攻略六——“糖衣炮弹”攻势

 对新入园的幼儿,每天至少要拥抱3次,每次10秒钟。过不了多久,孩子就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百试百灵,很是神奇。准备一些小零食来哄哄孩子,但切记不要是果冻、糖豆、花生瓜子一类,动物饼干、大白兔奶糖、旺旺雪饼都是不错的选择,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小零食,有时候一颗小小的“大白兔”就能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呢!

 攻略七——“信息畅通”法

 教师要把孩子在园的表现以及生活、游戏的情况及时通报给家长。使家长能够安心、舒缓家长的焦虑情绪,使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总之,入园焦虑是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的,只要家园双方提早计划,精心准备,度过了这一阶段,爸爸妈妈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活泼,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爱上幼儿园了。(作者单位系天津市大港油田港狮幼儿园)

 ■家长不要比孩子先当逃兵

 孩子的分离焦虑直接导致了一些家长的分离焦虑。家长和幼儿园要“联合作战”,共同帮助幼儿尽快脱离分离焦虑,快乐入园。有调查表明,近四成家长出现“分离焦虑”。这样的家长大致有三种:啰嗦型,陪哭型,侦探型。入园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就像是一场战争。孩子“冲锋陷阵”,后方家长一定要稳住阵脚。

 攻略一——“铺垫”战术

 无论你多忙,都要在幼儿入园前,提前带他到园里熟悉一下环境。要陪伴孩子在幼儿园中玩耍,熟悉每个教室的功用,熟悉喝水、排便的场所,并让孩子由你的协助到独立完成解决生活所需。如果能遇到孩子熟识的伙伴,或交到一两个“志趣相投”的朋友,那就再好不过了。

 攻略二——“心理”暗示

 孩子哭闹,家长尽量不要有过多的猜测,而是要相信幼儿园。千万不要问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了吗?吃得多吗?有小朋友打你了吗?”要问孩子:“今天喝了几杯水?都吃了什么好吃的饭菜?交了哪些好朋友?”给孩子良好的心理暗示。有的父母在孩子调皮时最爱说“再不乖就送你到幼儿园去”,你或许还没有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但孩子已经从你的话中感觉到了,哇,不得了,幼儿园一定很可怕!等你再要送他来幼儿园时,用什么甜言蜜语都难了。

 攻略三—— “循序渐进”方针

 采取晚送早接的方式接送孩子,以缩短孩子的在园时间,进而循序渐进地调整孩子的在园时间。送孩子时,要学会“狠心”不要停留太久,否则“聪明”的孩子就会用“哭”作为要挟手段。接时不要马上回家,可陪孩子在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器械上玩一会儿。父母在此阶段,千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让疼爱帮“倒忙”。

 攻略四——不打无准备之战

 集体生活改变了孩子很多原有的生活方式。在家中提早训练幼儿主动排便、进餐、穿衣等技能,以免出现在园万事难的情况,加重孩子的焦虑情绪。最好在入园前的两三个月中,逐步把孩子在家的作息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

 攻略五——后勤保障给力

 刚入园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哭闹较多,在幼儿园吃的会比较少。父母在食物上一定要注意“三多三少”,即多吃清淡的蔬菜、水果,多喝白开水,少吃肉类及煎炸食物,少喝甜味饮料。此时的孩子情绪容易波动,饮食负担过重的话孩子会上火。可适当喂点小儿清火的小药丸,以增加身体抵抗力,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

 ●链接·国外

 ●日 本

 日本的父母在送3~5岁的孩子去幼儿园时,遵循的是“入园三部曲”。一部曲是先带孩子到要去的那所幼儿园里玩,让孩子熟悉一下那里的环境,对园内的娱乐设施及一些课程、科目产生兴趣;二部曲是家长有意识地带着孩子去接触别的孩子,培养他们形成乐于交往、向往集体生活的心理和性格;三部曲是父母教会孩子处理自己的一些简单“事务”,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因为有了“三部曲”作基础,幼儿入园,一般都会愉快地进入角色。

 

 ●美 国

 美国家长比较细腻,在幼儿入园前,家长们在家中就经常跟孩子介绍幼儿园里的相关情况,让孩子对幼儿园有所了解。然后,他们会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接着,家长和幼儿一起收拾衣物,让孩子心理上有所准备。如果幼儿在园内哭闹不止,家长也不会厉言威吓或以食物、玩具等物品“贿赂”孩子,而是对其好言抚慰,并将孩子交给园内老师来处理。离园时,幼儿通常也会哭闹,但美国家长却不像中国家长那样伤心、着急、上火,他们内心很平静,因为他们懂得: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过程,无需为孩子担忧,更无需于心不忍。(以上摘自幼教网)

 

 ●丹 麦

 在丹麦,大部分家庭很少会因为孩子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而发愁,究其原因,则是采取了一个“5天适应计划”,能神奇地消除孩子的入园不适,让家长的担心化为乌有。这个“5天适应计划”究竟是怎样的呢?

 入园那天,幼儿园园长就站在学校门口迎接新生家长和孩子。园长不仅和父母握手,还和每个小朋友握手,尽管有的孩子不懂英语,她也会很认真地给他们做自我介绍。接着,就带家长与小朋友去认识小班的其他两位老师,并介绍幼儿园的活动设施和活动教室。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成长中的任昌平 李镇西     下一篇:新 视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