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梦想我不想错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徐光明  通讯员 廖肇银 雷杰能

    “支教让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收获了许多朴实的情感。”2012年3月,上海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张俊智,毅然放弃宝钢的高薪工作,来到地处井冈山下的江西省莲花县六市乡中心小学支教。仅一年多时间,这个学校就变得格外美丽。 

    张俊智的宿舍就在学校,墙壁上贴满了他与孩子们的各种合影,贴满了孩子们写给他的信和画给他的画。张俊智向记者一一详细介绍着,一脸的幸福和满足。

    支教的梦想瞬间被点燃

    2008年,张俊智上海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大型国企——上海宝钢集团工作,月薪近两万元。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地铁4号线上看到了“深圳募师支教”的公益,心中由来已久的支教梦想瞬间被点燃。

    张俊智的母亲吴梅仙是在浙江金华农村执教30年的乡村教师,一直在农村读书的张俊智深知农村教育的不易。当时他就暗下决心:等以后有机会了,要为山区的孩子做点什么。他在微博中写道:“人的一生中,总要有几个时刻要勇敢一些。勇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勇敢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哪怕因此放弃了曾经拥有,心中要有一道彩虹。”

    2012年3月,张俊智递交了辞呈,踏上了前往莲花县六市乡中心小学支教的火车。张俊智的选择让父亲张家昌很难接受,父母辛辛苦苦供养儿子读书,好不容易在上海找到工作,并按揭买了套房子,没想到他竟然辞掉工作去支教。家人朋友都反对,认为放弃工作做一件没有保障的事,代价太大了。张俊智却认为,工作辞了还能再找,而支教梦想也许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为山区课堂带来阵阵清风

    张俊智来到六市乡中心小学后,教一、三、四、五、六5个年级的英语、美术、科学、体育等6门课,不同的年级跨度和不同的任教科目,给他带来了挑战。

    为了上好每节课,张俊智不辞辛劳地跑遍莲花和萍乡的书店寻找资料;出于对学生的爱,他不顾山路颠簸遥远,到高洲乡严家小学、高滩小学,虚心地向当地的各科教师请教教学经验;出于对学生的爱,他使出浑身解数,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在美术教学中,张俊智先后教学生们绘画、折纸、捏橡皮泥、手工制作风筝、软笔书法等,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科学课上,他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将科学知识讲解得浅显易懂,用科学道理解释了很多农村孩子身边的现象,并亲自带领学生做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课上,他每节课都给学生们安排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60米往返跑、跳大绳、投篮比赛、跳远、中长跑、仰卧起坐等,他总能想出学生热衷参与并乐在其中的体育项目,激发孩子们的潜能,为山区的课堂带来了阵阵清风。 

    为孩子们的成长尽心尽力

    张俊智在微博上写过一段话,他想为孩子们建一个操场,希望孩子们能有一个自由奔跑的场地,并把它称为“彩虹操场”。彩虹,在他看来,不仅仅代表了一种关爱,同时也代表了一种对美好的向往。他拿出1万元作为建学校操场的启动资金,总共筹集到6万多元,完成了操场建设,为山里的孩子们留下了一份长久的爱心礼物。 

    张俊智发现这里孩子的课外书很少,于是他就在网上为孩子们募集图书,目前已为孩子们募集到了2000多册课外书,为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细心的张俊智发现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贫困而影响到了学习和成长,他就积极联系外界的爱心人士,为18名贫困生联系到了1.04万元爱心资助……

    张俊智的付出,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肯定和好评。三年级学生曾颜竣,悄悄塞给他一封皱巴巴的信,上面写着:“张老师,就像小鸟感谢天空,小鱼感谢大海,我们感谢您。我们祝您每天开开心心的。”

    今年5月,张俊智代表支教教师在深圳领取了“2012感动深圳年度特别奖”。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工作可以再找,但是心中的梦想我不想错过。”为孩子们接触山外的世界架起一座桥,为孩子们的成长尽心尽力,这就是张俊智心中最大的愿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