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建强内涵 科学发展谱新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8-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动员大会 学院参加首届全国高职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荣获团体一等奖 学院学生参加全国生物技术技能大赛获一等奖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促进学校全面总结人才培养工作,自觉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的有力举措。2007年,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良好”。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专业建设为载体,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走内涵发展的强校之路,努力谱写人才培养工作的新篇章。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部门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专业2个,重庆市教改试点专业1个,中澳合作推广项目1个、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技术推广中心1个、市级精品课程3门。在校生7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学院荣获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全国平安和谐校园、中国教育改革卓越成就奖、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平安校园等荣誉。

    孜孜以求 大力实施质量工程

    扎实推进示范建设

    2008年,学院提出“创建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奋斗目标,绘制了学院发展的蓝图。在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奋斗下,学院于2009年成为“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培育单位”;2011年确定为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建设期3年。按照任务书要求,学院扎实推进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4个专业建设项目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教学资源管理服务系统、社会服务能力等3个公共项目建设的工作,示范建设的示范、带动性显现。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学院经过充分调研、仔细论证,立足于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及涪陵区、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实践“校校、校地、校企”合作开放式办学模式和“三个三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建筑、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行业,开设了以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生物制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电算化等专业为重点,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36个专业,学校积极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践,积极修改《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增加行业企业专家为专业教学指导会成员。确定“建筑工程技术”等5个院级特色专业。“会计电算化”在2011年重庆市高职院校专业测评中获第一名。

    学院还以教学工作会为契机,集全院之智慧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2008年12月,学院在重庆市高职院校中率先召开教学工作会,要求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努力打造市内一流高职院校,立项建设重庆市示范性高职院校。2012年5月召开的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进一步明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路与措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关心教师专业成长,加强师德师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培训;开展教师考核与评价,实行教师常态化轮训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要求专业教师每三年到企业实践锻炼3-6个月,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实施“硕博工程”、“教授培育工程”,提高教师参加学历培训、教改科研、职称晋升和企业锻炼的积极性。选派教师外出培训、考察学习,积极参与重庆市教育部门倡导的“五说”活动,举办教学能手大赛,聘请国家教育部门评估专家到校讲学,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大赛,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2012年,新增市级教学团队1个。现有教育部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有涪陵区创新创业团队6个,涪陵区科技特派员11名。科研立项23项、主编(参编)教材33部、公开发表论文358篇,其中核心期刊24篇。科研结题12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项,获重庆市第五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加强学生技能培养

    学院积极开展技能比拼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市内外技能竞赛,“赛训结合”强化学生技能培养。2012年,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竞赛17项,73人次获奖,其中,在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获团体三等奖一项,个人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说学”活动中获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服务

    学院实施创业就业“一把手工程”,专设就业服务机构,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掌握就业技巧,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借助学院“校园双选会”、“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指导站”,引导毕业生双选就业、自主创业。学生申报的“热转印技术”等15个项目被市教育部门确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作品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重庆赛区铜奖。毕业实现顶岗实习基地就业、自主创业、士官直招、专升本等多元就业格局。2012届毕业生“双证率”97.72%,就业率99.42%,签约率90.64%。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满意度为99%,学院荣获重庆市教育部门颁发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奖。

    玉汝于成 多举措保障质量提升

    内引外联,优化建设实训基地

    学院以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坚持职业性、生产性、开放性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每年至少投入500万元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目前,学院拥有9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下设96个实训室,为满足师生教学需求提供坚实保障。学院改革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等105家单位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为各专业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理实结合,改革成绩评价模式

    学院探索实施成绩考核模式改革。根据课程标准及职业特点,实现考核模式与专业特色、课程特点有机结合,探索采用实践场所观察、模拟或角色扮演、项目工作或行业鉴定、技能展示等考核方式,结合学生出勤、职业道德表现、协作能力等综合评定成绩,充分发挥课程考核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导向和激励功能。

    知行合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培育“知行文化”,倡导“知”与“行”相一致的文化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其价值体系浸润师生思想意识,影响师生行为规范;以“厚德、博学、强技、创新”为校训,从思想层面强调道德认识、敏学求知,从实践层面强调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以“厚德”突显人才培养的思想塑造,以“博学”突显传承文化的神圣使命,以“强技”和“创新”突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担当。

    育人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以“优质学生工程”为着力点,通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以“青马工程”、业余党(团)校、学雷锋活动、校园(社团)文化艺术节、百科知识竞赛、田径运动会、球类运动会、大学生社会实践等为载体,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012年,学生在重庆市第15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22人次获奖,在重庆市大学生排球锦标赛中获高职高专院校组女子第一名、男子第三名,在重庆市大学生篮球运动会中获高职高专组男子第三名;学院被市教育部门表彰为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规范管理,教育教学运行有序

    学院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认真执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文件,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质量监控,全面推进内涵建设。严格教学质量标准,实施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制度,完善学年学分制下的学风监督评估体系,形成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教学质量二级评价制度,强化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实习实践、论文指导的规范和督查;引入第三方麦可思公司对学院毕业生实施跟踪调查与就业评价,提高管理效能。学院高职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连续五年通过北京世标认证中心的监督审核,保持认证资格。

    勇于担当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开展教育对口支援

    学院积极加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合作交流,与贵州省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与重庆市三峡水利电力学校、开县职业教育中心、涪陵职业教育中心等3所中职学校开展对口交流与合作,在职业教育改革、招生就业等方面达成共识。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坚持“政府引导、院企主体、市场运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赢”的原则,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四合作思路,积极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与涪陵区政府部门签署《加强校地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拓宽订单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与企业合办“华通班”等订单班,学院坚持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及评价体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