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林分校的教育力和教育关系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是一所民办学校,办有小学和初、高中。这所只有10年历史的学校,因轻负担、高质量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赞许。他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经验同样赢得了同行的认同——
教育的最佳境界是顺其自然
问:我注意到,您尊崇顺其自然的教育,顺其自然与规则规范会不会矛盾?
答:“顺其自然”是我们的校训和办学主张,原来是“励志笃学”,大家觉得比较平淡,2010年初即改为现在的提法。
顺其自然,强调不臆断,不蛮干,而要动脑筋去寻求规律,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去做教育。选对路径、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办成事情。其中包含几个层面的意思:
就做事而言,追求真理,敢为人先,只要认为是符合规律的、是真理就应该去坚持;就处世而言,个人与他人关系注意利他,个人与家庭关系注意和睦,个人与团队关系注意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注意适应;就成长而言,左脑与右脑发展要平衡,德育、美育、体育及第二课堂予以足够的重视;就生活而言,张弛有道,劳逸结合,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讲求效率,关注节奏;就人生而言,金戈铁马自奋蹄,风花雪月亦泰然,顺境逆境皆佳境。
一句话,即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按教育规律、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市场规律办学,坚守教育的宗旨、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价值观和教育的效能。
问:如果按照顺其自然的理念来要求,那么,在你们学校有没有重点和非重点班之分?
答:现在,不少学校对成绩好的学生另眼相看,集中在重点班、星级班、实验班,予以特别的关注,而对一般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比较忽视甚至歧视。这显然违反了教育公平性原则,不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人的发展有早有迟、有先有后、有快有慢,有些学生甚至到高三才发展起来,这些都不是极个别现象。学生发展的特点类型也是不同的,有逻辑思维好的,有形象思维好的,有善运动的,有善艺术的。我们不能仅以考试成绩来分类,这样做是非常荒谬的。
少数尖子生也带动不了整体学生的发展。到现在为止,我没有看到一例因为某个年级搞了一两个实验班、重点班而带动了整个年级的发展。
我们不搞实验班不仅是因为教育原则,也因为教育实践。实践证明,各行业最优秀的领军人物绝大部分并非当初学习上的尖子生。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差异呢?因为这些尖子生在初、高中时已经出现偏科,专攻某一些学科,知识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他们后来的发展。
教育是使每位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不断优化,传承人类文明。我们学校坚持在义务教育段不搞重点班、实验班,尽管因此可能流失一部分优秀学生,但我们仍然坚持。
问:您是如何看待成绩排名的?
答:我们不允许以学生成绩排名次。即便是学习,也不仅是考试成绩,就像我校现在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些学生课堂参与非常踊跃积极,但考得不一定很好。为什么不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排进来呢?
我校全国优秀班主任濮本华老师创造了一种公布分数区间的办法,每一次考试之后,公布第一、五、十名的成绩,但不公布学生名字,这就形成了一个参照,大家可以知道自己在什么区间,也同样达到激励的目的。
不要只看学生的分数,要看学生学习动力、毅力、能力、潜力,我们注重学生学习力的发展,更看重学生在班级参与整个教学改革的态度、素质,看他们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没有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
我们对学生实行多元化评价,不下整体性的结论,哪方面好就肯定,每个人至少要被肯定一项,然后自报一项。教育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如果一个学生分数不行,就从来都得不到鼓励和肯定,那还有什么前进的动力呢?
我们从2004年就取消三好学生评比,任何学生都有优点,哪怕跟其他学生比并不突出,但对他个人而言是非常好的,那就应该得到肯定。
教育不是包办而是教学生“学会”
问: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这是多年来形成的教学常态。你们的教学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答:满堂灌就是代替学生学习,导致学生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如果已经被包办了,那他的素养就得不到发展。
教育不是单纯说教,而是教学生“学会”,是“习得”。学生离开老师之后能独立生活和学习,这才是教育。
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是实践的地方,我们能让学生自己做的事情一定要交给他们自己动手,胆子放大一些,做不好再来,教师在过程中指导,这才是教育。
自觉、自主、自信是我们的学风,自觉就是要有规则意识,自主就是完全靠自己完成应该完成的事情,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甚至最好。
教育就是提供机会,搭建平台。经常听到学生不同的声音、想法、意见的学校,才是真正民主、有文化的学校。不要担心因此而影响考试成绩,影响升学率,我看到的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降低,而是因此提高了。
问: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师占用学生剩余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讲题做题,是不是只有这样,学习成绩才能提高?
答:教育不能只看投入,一定要讲效率。效率是指单位时间产出的多少,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
课时膨胀、作业繁重、考试频繁,这种大运动量、高强度的学习方式是在突破教师和学生的生理极限,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制约了学生的后发潜力。你把学生“榨干”了,他怎么去发展呢?
有人觉得别人上那么多的课和辅导班,自己的孩子不去就是吃亏。其实把孩子赶到辅导班多数是没什么作用的,起码跟他花那么多时间是不相称的。
我不是很赞同“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标语,过度渲染会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很苦很累的事情,在这样一个氛围下教学,老师也很苦。学习过程应该是快乐的。
我们的庄严承诺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绝不打擦边球。我们让所有老师和学生都有完整的节假日,控制课程计划、学习时间、作业量,严格规范教学时间,双休日、法定假日、寒暑假,所有年级决包括初、高三绝不上一节课。下午5点钟,全校准时放学。
学生的负担减不下来,是老师的教学能力有问题。我们肯定那些不计报酬非常专注的老师,但我们更赞赏那些效率高的老师。如果教学效果一样,投入少的就是优秀老师。老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讲得少、讲得精当,布置作业少而精,负担才能减轻。
问:有人担心,减负可能会使升学率降低。你们用什么办法来协调两者的平衡?
答:我们通过改革来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学生的进取心、爱心、学习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我们重视体育,重视心育,重视学生的营养。
我校学生负担确实较轻,甚至有学生家长质疑抓得不紧。我们这样做,升学率只升不降。轻负担,高质量,仅仅从升学角度也非常优秀,本届高三学生二本以上的达线率92.5%,要知道像我们这样的生源基础达到这么高的比例是非常惊人的。
开放的办学理念在当下尤其重要
问:我注意到,您多次提出学校要改变线性思维,用开放的理念办学。您所指的开放是怎样的一个“度”?
答:如果学校的课堂是完全封闭的,基本不开放,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满堂灌,把学生封闭在教室里上课、做作业,很多场地和设备很少给学生使用,社会实践、户外活动减少或者不搞,不去接触社会,那这样的学校一定是视野狭窄,效率低下的。
我们的教育要有开阔的视野,让学生能突破教室这样一个空间,能够在校园、社会乃至全世界从事他们喜欢的事情,所以教育必须是开放的。
办教育的人必须有大教育的观念,必须要有超出教育范畴的视野,不仅要看到你教的那门课,还要看到所有学科、整个学校,看到教育的行业,看到各级各类教育,看到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关系,看到中国教育和世界教育的关系等。思维应该是球型的、全方位的。教师的视野太狭窄,很难教出优秀的学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