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琐话“开山祖师”梅尧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1-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南宋诗人刘克庄将梅尧臣尊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另一位南宋诗人陆游更是对梅尧臣推崇备至,他在诗中写道,“李杜不复作,梅公真壮哉”“突过元和作,巍然独主盟”。陆游多次提及“效宛陵先生体”,其《梅圣俞别集序》更是不胜仰慕之怀。后来,方回、胡应麟和许学夷等诗评家对梅尧臣也有类似的称誉。

    梅尧臣生于宋兴70余年后,是宋初诗坛一位取得突出成就的诗人。深厚的家学渊源和自觉的革新意识,使得梅尧臣在冲破西昆藩篱之后广泛师承、自铸伟辞,逐渐形成多样化的风格。梅尧臣之诗多有散佚,后几经辑录,现存诗歌达2800多首,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阳修、范仲淹、苏舜钦等人。

    就题材而言,梅诗内容丰富:既有流连光景的酬酢唱和,也有关注边疆战事的题咏寄赠;既有闲情适意的抒怀短章,也有关心民生疾苦的感事长篇;既有朋侪友辈间的情深意长,也有风俗世态的精描细绘。他的《东溪》一诗写道: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诗人信步而游,写出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自己的闲情逸趣,其中“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一联向来为人称道。两句看似写景,实则在强烈对比中表现了作者激荡澎湃、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绪。全诗造语平淡,但淡中有奇、淡中有味。

    梅尧臣迷恋于自然美景,故而倾情描绘各地山水之美,“江帆风势美,竹屋雨声连”“低迷薄云开,心喜淡月吐”“青山随宅转,远水向门流”。在他的笔下,山阴、会稽、余姚、宣城、庐山等美景纷纷涌上笔端,“天下风物佳,莫出吴与越”“欲泛剡溪船,路长安可适”“我心昭亭水,见底无尺寻”……

    梅尧臣待人诚厚温谨,特别重视交游,“平生天下友,常以道义求”。北宋立国,偃文修武,使得文人拥有充裕的时间宴饮酬唱。直至晚年,诗人仍深深怀念当时的交游之情,“京洛多游好,相与岁月深”“同在洛阳时,交游尽豪杰”““洛阳交旧里,过半已凋残”。“洛阳”已然成为梅尧臣铭刻肺腑的美好情结,在那里结交的多是志趣相投、踏实处世的仁人志士,像文坛执牛耳的前辈钱惟演、政事文学并举的欧阳修、文才将才双修的尹师鲁,其他如谢绛、江休复等,皆是一时之杰,蔚为大观。

    当然,最能代表梅尧臣思想价值的还是他现实主义题材的诗歌。梅尧臣时刻关注民生疾苦,“凡为二千石,唯在劝耕纺”“天子忧民切,行当务劝桑”。他在《观理稼》诗中写道:

    稂莠日已长,匆匆芟薙初。

    来时露沾屩,归去月侵锄。

    一腹馁犹甚,百骸勤有余。

    吾无力耕苦,谬读古人书。

    诗人充分展现了农人耕作的劳苦和生活贫窭,另外一首诗《陶者》则强烈揭露了社会的积弊和不公: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鲜明对比之下,鞭挞愤激之情溢于言表。再如《村豪》《田家语》《汝坟贫女》等诗,都深刻反映了北宋田家生活的艰苦。

    不独如此,梅尧臣始终心系时局,渴望投笔从戎,为国效力,《故原战》《闻尹师鲁赴泾州幕》《寄永兴招讨夏太尉》等诗都充分展现了他的传统儒家情怀。有感于国防边事之急,梅尧臣还倾力注解《孙子》,自云“论兵说剑三十秋”,这是其他诗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放眼整个宋代诗坛,梅尧臣的创作成就并非最大,后人为何将他尊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呢?因为梅尧臣以自己独特丰富的创作实践引领了宋代诗风的转移,“开宋诗一代之面目”。梅尧臣强调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主张继承《诗经》的传统,关注社会、重振风雅,“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微生守贱贫,文字出肝胆”,从而焕发出现实主义色彩。与此同时,梅尧臣作诗力主“平淡”,他说“中作渊明诗,平淡可拟伦”“作诗无今古,唯造平淡难”。

    这种平淡诗风的确立,开启了“宋调”先河,也成为宋诗的整体风格特征。元人龚啸曾论道:“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斯言不谬。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北门精神     下一篇:校长如何走向职业化